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探讨典型空间关系客体对中单个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考察空间位置关系的解码特征和主动客体记忆优势。结果发现:(1)当客体以符合空间位置关系方式呈现时,记忆更准确;(2)符合空间位置关系条件下单个客体提取反应时更长,上方客体反应时更短,记忆更准确;(3)兼具空间位置关系与动作关系客体对中的主动客体记忆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现实场景客体空间分组中单个客体提取时存在解码现象和顺序效应,对现实中的上方与主动客体存在加工偏好。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伦理思想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幽暗意识,并且其幽暗意识还具有重大的理论构建作用。首先,幽暗意识是其性善论提出之根基,只有从幽暗意识出发,才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性善论中的深意;其次,幽暗意识奠定了欲望与"本心"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并由此说明"寡欲"在德行修养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只有站在幽暗意识的立场,才能合理地化解其义利观中的各种紧张与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省市最常见的头颈恶性肿瘤,放疗为其首选治疗方案,但患者五年生存率仍然不高。本文阅读国内外对鼻咽癌多种治疗方案的报道,结合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对鼻咽癌某些治疗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费用,讨论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能在目前条件下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内涵是对密度和空间限制的主观体验。拥挤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物理、社会、个人因素,拥挤可导致过度生理唤醒、负面社会行为和"失动机"。现有拥挤理论从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反应等多个角度对拥挤进行了阐释。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拥挤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视觉空间关系分为类别与数量两种表征。研究通过控制起参照作用的运动客体消失状态与定位客体出现时间,分析客体运动信息对两种关系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信息在各间隔时间对类别任务影响呈序列排列,运动方向较轨迹信息有优势,轨迹较法线信息有优势;数量表征仅在0ms间隔受运动方向促进,在其他间隔下,三种位置上的判断均无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客体类别表征比数量表征更持久;且相对类别表征,数量判断作为精确距离表征不易受运动方向和轨迹信息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今,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已从基本的事务管理向知识组织、知识服务和决策咨询方向拓展,随着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发展的突飞猛进,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数据资源管理方式与数据分析实现技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路线与成败原因,对其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做了...  相似文献   
7.
8.
严新明 《学海》2022,(6):135-141
进入21世纪,中国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本文选取出生于1949年的人口为样本,分析其老龄化过程。他们是“共和国同龄人”,因为他们的低龄、青年、中年和老龄阶段,完整地经历了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建立及改革过程,他/她们进入老龄阶段的时间,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几乎同步。“共和国同龄人”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生理、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的“强”或“弱”的特点对养老社会保障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也就是当前老龄化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养老金政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穆勒对快乐进行质的区分,引发学界对"穆勒难题"的争论。各种"调和论"认为,只要合理地解释快乐的质与量,就可以化解快乐质的区分与功利原则之间的矛盾。但是穆勒以"自我完善论"为依据对快乐进行质的区分,必然引出了快乐之外的其他价值作为行为的主要动机与价值标准。各种"调和论"要么否认穆勒引入了快乐之外的其他价值,要么否认这些价值会对功利主义原则造成威胁,这与他们对快乐质的解释以及《功利主义》的文本内容不相符合,"穆勒难题"是穆勒思想自身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转型中国构造了一个重叠式的社会结构和观念重叠结构,也因此生成了一个问题丛。既有普遍性的与资本的世界化有关的问题,也有与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有关的问题,还有与转型中国自身有关的道德基础问题。最为深刻的伦理基础在于情理结构的解构与建构;就个体而言则是重建一个有理性且无偏见的观察者和演说者,以及具有基本道德理性知识的行动者;从领域看则是从家庭、家族和村社伦理向公民伦理扩展;从社会伦理、组织伦理向政治伦理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