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除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除非”作联结词的复句,分别可以表示判断和推理,现分别讨论于后。一、表示判断在复句中,“除非”是表示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说,它有两种形式,即“除非……不”和“除非……才”。  相似文献   
2.
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比较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除学差女生的解题正确率低于学差男生的正确率,学差女生自我报告中直接转换策略的使用多于学差男生外,在其它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优生在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上越来越成熟,学差生并没有学会使用更加有效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仍然停留在直接转换策略上,但他们在关于策略使用的认识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仲晓波 《心理科学进展》2016,(10):1670-1676
对传统的假设检验作为心理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工具的评价涉及两个标准:首先是它是否合法,其次是它是否有用。置于频率学派统计学框架中的传统假设检验在逻辑上实际上是合法的;但它在效用性方面则有着备择假设不可证伪以及只能提供定性结论这两方面的缺陷。置信区间能够集中地改进和弥补这些缺陷。对传统假设检验使用中错误的澄清也使得研究者们开始重视PSI问题,这使得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从关注总体转向关注个体。  相似文献   
4.
盧仲衡 《心理学报》1961,6(2):24-36
一、前人的研究和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 苏联的心理学者曾对几何教学心理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他們主要是研究解題和証定理时的思維过程以及几何概念的形成。研究結果中最大的分歧是对“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估价問題,即是否应該采用变式图形来变异非本貭的特征的問題。  相似文献   
5.
一、汉語拼音方案的科学性及优越性 汉語拼音方案是利用拉丁字母和北京音組織起来的中国化的文字的基础。汉語拼音字母中的复韵母和鼻韵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韵母組成的。除开带ng的鼻韵母本身較难拼音之外其余的复韵母本身都可以进行拼音的。所以在拼音字母中,只要掌握26个(实际应用是25个)名称音的字母之后,其余的复韵母和鼻韵母几乎都可以利用邏輯記忆  相似文献   
6.
数学应用题规则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字应用题是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的一种练习任务,但现在大多数的教科书中出现的应用题忽视了学生对题目中现实情境的深入思考,这与应用题设计的初衷有所差距,由此研究者将应用题划分为规则应用题和不规则应用题。本文对规则应用题和不规则应用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其相关研究的介绍和分析,说明了学生对课本上规则应用题的解题成绩要好于与现实生活情境更为接近的不规则应用题,产生这一结果的关键在于规则应用题的形式、学生的心理表征、教师的态度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原因,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对非规则应用题的情境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了规则应用题的局限,并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仲晓波  吕士楠 《心理学报》2003,35(3):333-339
通过针对包含两对汉语同音异义词(“qui(4)shi(4)”(“趣事”或“去世”和“sheng(1)xue(2)”(“声学”或“升学”))的10个发音人语料的声学特征分析和知觉实验,结果发现:消除这两对同音异义词歧义的不是词重音而是句子重音。这个研究结果说明:汉语中句子重音能够通过选择强调同音异义词的某个音节来消除它们的歧义。  相似文献   
8.
国外关于韵律特征和重音的一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仲晓波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9,32(4):468-475
该文对韵律特征(包括其中的重音)这一研究领域近年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小结。小结分两部分:(1)韵律特征及其作用;(2)关于重音的研究。文章对后者进行较详细的讨论,这个讨论分为重音的声学参数、重音的作用以及重音和其它韵律特征变量相互作用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实验一研究了韵律词重音的多个声学相关物,及其对韵律词重音知觉贡献的大小,结果表明,按照贡献大小的次序,影响普通话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声学参数是:时长、音高、频谱倾斜和平均能量。实验二研究非声学参数因素对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听者关于普通话韵律词重音方面的语言学知识对韵律词重音的知觉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仲晓波 《心理科学》2015,(4):807-812
严格意义的实验可重复性指的是实验控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结果的可重复性,置信区间是表示这种可重复性的恰当方法,可重复性的提高可通过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将影响因变量的随机额外变量作为协变量引入来实现;另一种意义的可重复性指的是实验结果的可迁移性,它涉及当控制条件变化时因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变化。在这两种意义下,心理学实验较低的可重复性都源于它的额外变量的庞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