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工智能研究中,行动这一概念通常在理论框架中有完全的定义。然而,现实中的行动有时难以完全刻画。智能体需要从过去的经验观察中习得行动的后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态结构的行动一结果学习理论。在自然数时间结构中,智能体通过观察过去的恒常联系建立因果关系。智能体依据己建立的因果关系指导将来的行动。同时,我们给出关于该理论的一个完全的逻辑演绎系统,并给出基于该逻辑的智能体行动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2.
生物运动系在运动的生物体身的关键节点安置12~15个光点的运动痕迹形成的动画。研究表明光点生物运动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性信息,其社会性信息的识别涉及多个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大脑自上而下的知觉调控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表象预期在大脑自上而下调控光点生物运动性别信息识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表象预期能够加快男性生物运动的性别识别速度;想象中性形象被试倾向于将性别中立的生物运动识别为中性,而较少为男性或者女性。(2)表象预期条件和无表象预期条件下性别中立的光点生物运动性别类型识别都表现出“男性偏差”现象。(3)反应类型能够影响生物运动的性别识别。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大脑自上而下调控光点生物运动性别信息识别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基于可能世界语义的内涵逻辑由于对意义的刻画过于粗粝而导致了所谓的"超内涵问题"。为了解决超内涵问题,出现了各种超内涵逻辑,其中由Suszko提出的带等词的命题逻辑(SCI)是超内涵逻辑中最基本的一种。本文是对SCI的精炼,其动机是语境同义性论题(CST)。该论题认为,同义性标准具有语境依赖性。基于认知语境主义,我们给出了CST的一个论证。通过将SCI中的二元等词修改为一个三元结构,用来表示两个陈述相对某个语境表达同一命题,我们给出了CST的希尔伯特式公理系统。我们证明了该系统相对一个代数模型类是可靠的和完全的。该代数模型的论域由命题构成,同时附带一组命题上的全等关系,用以刻画相对于语境的命题同一性。我们运用该逻辑部分解决了分析悖论这一困扰逻辑学家多年的问题。与我们之前的基于相同动机的论文[17]相比,本文给出的形式语言更加丰富,从而能够表达不同语境之间以及不同语境的同义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9~30日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学者近50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逻辑与语言,报告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逻辑学、语言学以及两者的交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从而使我们对逻辑与语言领域的国际前沿动态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一、语言逻辑波兰亚当·密茨凯维支大学计算理论系主任沃依切赫·布茨科夫斯基(Wojciech Busz-kowski)教授做了题为“范畴语法和子结构逻辑”的报告。他首先阐述了兰贝克演算的由来,及其形式化系统和根岑…  相似文献   
5.
文学锋  何杨 《现代哲学》2011,(2):124-128
运用现代逻辑工具对《庄子》中的著名辩论濠梁之辩所包含的命题、论证和推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惠施在论辩中隐含使用或承认了某种唯我论命题,该命题将导出形如"φ且我不知道φ"这样的摩尔句,从而产生摩尔悖论。庄子通过反驳和"诡辩"的方式不自觉地触及了其悖论性所在。进一步,利用摩尔悖论表明:在合理的预设下,认识论的唯我论即使是真的,也是不可知的。本体论的唯我论比认识论的唯我论在逻辑上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6.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明显地呈现出世纪末的的怀旧情结,单就散文创作而论,以余秋雨《文化苦旅》为代表的作品更是把文化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那种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再加上鲜明的地域色彩把人们拉向了古老而引人深思的年代,成为当代散文创作一道亮丽的风景。最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庄锡华先生的《斜阳旧影》就是这方面的一部力作,其鲜明的人文精神、颇具思辨意味的历史文化反思及凝重、浑厚的美学风格都使这本书得以跻身到优秀作品的行列。一南京、旧称建业、金陵,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也正因此,蕴育了与其帝都相…  相似文献   
7.
宇宙论证明试图从宗教或哲学的角度解答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宇宙中有某物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马克思认为,该证明是从偶然的事实出发推导出独特的必然存在物,黑格尔颠倒了这一证明以便替它辩护,但该证明实际上是说,因为非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上帝才存在;从交互作用原则来看,作为"非对象性的存在物"的必然存在物并不存在;创世问题是抽象的产物,如果你放弃抽象,你就会放弃该问题,因为从终极实在原则来看,作为整体的人和自然界恰好是通过自身而诞生的必然存在物;交互作用原则和终极实在原则看似矛盾,但实际上二者的适用对象或角度是各不相同的,并不构成真正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克利福德从信念与行为、能力、个性以及人类命运的关系出发,论证了严格的证据主义原则,詹姆斯对该原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驳斥,其内容可归纳和辨认为四个批判:一是病态因素批判,即情感意志因素是决定信念的正常因素,而非应受谴责的病态因素;二是客观证据批判,即人们相信自己的证据是真正客观的,这依然是一个主观意见;三是除错至上批判,即除错至上的策略并不比求真至上的策略更为优越;四是恐惧心理批判,即克利福德原则源自害怕错误的恐惧心理。然而,詹姆斯的批判并不能彻底推翻克利福德原则,至多说明它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