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工作采取徐盛桓提出的篇章标准:衔接、发展和突出来判断学龄前儿童篇章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作若干修正。通过三个月时间的观察及实验得出4(1/2)岁儿童的篇章意识及篇章能力开始形成,但篇章的整体性尚不明显,篇章涉及不同内容的侧面;5(1/2)岁儿童的篇章意识和篇章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篇章的线索较分明,而且篇章出现首句或尾句引导或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是语言学界和逻辑界人士所熟知的。这一理论同奥斯汀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共同成为语用学的奠基内容,为开创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这一理论在逻辑学上则开了语用推理的先河,“将逻辑学同……直接关注着‘人的因素’的语用学建立最密切的联系。”(前苏联哲学家比留科夫等语) 会话含意理论从50年代中后期提出至今,已经历了从“古典理论”到“新理论”的发展。二、发展的理论背景古典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以格氏的“合作原则”为核心内容,他自己本人以及李奇、列文森等英国著名学者,都曾对“合作原则”作过详尽的阐释和发挥。语言学家们在充分肯定这一理论的重大学术意义的同时也发现,这一理论说明了会话含意的存在,却没有建构会话含意推导的机制;它着重于“违反”合作原则的语言运用过程,却忽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