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马列主义哲学的发展当然不能归结为单纯地补充新的结论,毫无疑义也要求发展它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我们认为,应当用这种观点看待实践概念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范畴。实践在否定它历史上的旧形式的同时不断发展着,因此,对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解也要发展。由于“自在”必然性变成“为我”必然性,即社会关系的自觉改造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转变,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意味着社会实践的性质的极其重要的变化。现代科  相似文献   
3.
诗十二首     
赠赵朴初老居士忆普曾赡海鹤姿,云烟廿载去如驰。高吟残月推诗伯,宏振宗风作导师。大雅扶轮欣有托,深期谈麈惜无时。维摩座下应同愿,净土人间了不疑。  相似文献   
4.
歌声响,水李略,浦山加野献歌声。歌声唱出满天星,‘星聚毅河境田墉。万顷麦苗情意重,盘权抓手笑盈盈。’ 川野夜,不夜景, 万妻杠灯田野行。 施肥人群如穿按, 卑拉肩挑忙不停。 战旗甄飘东方杠, 人民公社万年青!满山遍野战歌声@姚欣则~~  相似文献   
5.
一、人的因素传入日本和人的因素研究在日本,使用“人的因素”这个术语已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早在1920年,心理学研究所编辑的心理学杂志出版了一期《人的因素专辑》。1921年由田中编写的《作为效率研究的入的因素》是日本第一本关于人的因素的书。作者在书中讨论了提高效率、工作研究、疲劳以及关于人的动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激励等等一些心理学问题。在日  相似文献   
6.
7.
“在当今中国大陆,黄念祖老居士可算是中国一大居士了,如果你们能到北京拜谒到这位大德,那真是你们一生的福分……”台湾净空法师如是云。 一黄念祖居士,法号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 黄居士生于一九一三年(癸丑)三月初六日。幼年早孤,其母梅太夫人笃信佛教,净行超伦。黄居士性自纯孝,常随侍母亲梅太夫人及舅父梅光羲大居士听经闻法,参谒耆宿大德,闻习薰陶,志趣超群。  相似文献   
8.
小林隆彰 《法音》2003,(11):6-8
日中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于2003年在日本举行。三国的佛教信徒会集京都,加强友好关系,并就佛教信徒如何生存下去,即佛教徒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更新观念,提高觉悟,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为净化社会与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等方面展开讨论。在此,我先阐明一下自己的认识。我于前年五月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儿童总会。这次儿童总会是讨论十年前举行的儿童首脑协会上通过的决议及之后的情况报告与今后的方针,结合这次总会举行世界儿童会议。世界各国儿童经过长时间的表决,通过并发表如下的宣言:1.我们相信成人;2.我们相信黄金律;3.我们相信看不见的…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乃是哲学发展史的理论再现。这不就是说,黑格尔体系无非是历史-哲学过程研究的总结吗?但是为了做出这种总结,必须要有一种能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以后研究结果的哲学观点做主线。显然,这种哲学观点不可能是总结哲学史的结果,即使总结可以证明哲学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孰先孰后,是黑格尔体系先于他的历史-哲学研究还是  相似文献   
10.
《周易·屯》卦的卦辞是:“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何谓“利建侯”?《易传·象》辞训释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于是历代先儒皆“牵经附传”,二千多年来,无不以“利建侯”为“宜建立诸侯”。正如李镜池先生说:“在《易传》里,《小象》最不像样,有时顺着《彖》辞敷衍,甚至胡说乱说”(《易传思想的历史发展》),因此每读《周易》,常与李衡眉同志有同感,觉得与卦义不尽相副,但又百思而不得其解,去年见到李衡眉同志的“利建侯新解”(《周易研究》89年2期),对他不囿于古训,独辟蹊径,勇于提出新解,深受启迪和鼓舞,但反复思考,又觉得他把“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