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研究发现,书中图像与文字有多处不符,图像中人物服饰具有宋代特征。因此,该书现存文本的文字与图像当非同一人所作,假如司马承祯确为原编撰者,其图像亦非原貌。  相似文献   
2.
尸解是秦汉时期比较独特的一种神仙方术,与养生类方技不同,它有灵魂飞升与肉体不死两种方式。这一特点导致汉人对尸解思想缘起的认识发生混乱。事实上,尸解是在战国时期死后复生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方仙道的"形解销化"方术也有一定关联。战国的死后复生思想糅合了灵魂飞升与肉体不死两种观念,这一特征成为尸解在汉代及其后出现多种发生形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AATOSMI从出土文物来看,从西汉末期开始,铜镜纹饰一扫春秋战国及汉初朴素简单的风格而趋于华丽与复杂,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反映道家思想的题材广泛流行。西汉前期铸造的铜镜在纹饰上与战国镜相比并无多大差别,在样式及题材方面多继承战国,少有创新。至汉武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汉代铜镜开始兴起,东汉后期画像镜与神兽镜异军突起,其镜面纹饰大量采用神仙思想的题材。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与早期道教关系极为密切:一是西王母为代表的道教神仙,二是渴求长生不老的镜铭。汉代画像镜中大量西王母及其他神仙画像的出现正是当时社会历史的真实反…  相似文献   
4.
<正统道藏>收录有<太平经>57卷,国内学者多认为它为汉代道经<太平清领书>之残卷,日本学者则倾向认为它出于六朝本<太平经>,但这些讨论都没有涉及其中的图像内容.通过对57卷本<太平经>中图像多角度的详细解读,证明这些图像绘于明代,盖当时原图像已经遗失或严重损毁,时人根据经文内容对其进行了再创作.  相似文献   
5.
《三才定位图》是宋代一幅重要的大型道教绘画,它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出一种新宇宙论,在三清天之上加上虚皇天,将万物本原归诸虚皇天中的天真九皇之气,并将当时新出现的政治神学最高神昊天玉皇上帝作为玉京天主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该图是张商英参悟数十年、融合三教思想建构的一套天地新秩序。本文从思想背景、宇宙论、图像解读、绘画风格及服饰四个方面对《三才定位图》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艺术水平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