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一反之前作品贯用的轻盈流畅、洗练平实、略带感伤的笔调隐晦描写暴力的做法,从诸如言语、肉体、自身意识等多个角度明确地向读者展示暴力,让书中主角与读者不自觉地都探究暴力、揭露暴力乃至遏止暴力.书中所透露出来的暴力是一种从美学视角观察的暴力,它指向一种超越暴力本身的态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偏重暴力的形式而忽略其背后的内容,采取纯粹单一的如实用、功利等标准对待一切暴行,以陌生化、他者化的视角看待他人或者自身的暴力行为.了解暴力的这重身份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看清楚现实中隐藏于他人和自身深层的暴力倾向,并有效地与之进行抗争.  相似文献   
2.
"忘足,履之适也"出自《庄子·外篇·达生》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庄子所说的"忘足"之"适"实际上是一种"自适之适",这是关于主观的审美体验状态的描绘。主体忘却自己的欲求,摒弃自己的成见,包括对被观照之物的一切理性的、逻辑的认识,进入一种无目的的直接的自由观赏中,达到主观感受的至美至乐之境。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当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足"、"履"正好合"适",也就是当鞋子刚好符合脚的尺寸,艺术规则与法度不仅不制约艺术创作的自由,反而是以一种最适合于表现艺术家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段出现时,"忘足,履之适也"体现的是一种创作自由达到顶峰的境界。从艺术欣赏角度看,"忘足,履之适也"在作为艺术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质是艺术理想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一种不对对象进行概念辨析,同时又摒除主观欲望、成见的内心状态。当艺术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都自行消解,"忘足"之"适"便走到了最后的"忘适之适",达到了庄子所说的精神的绝对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