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中心性偏差是社交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抑制性选择模型与流利性错误归因两种理论观点:前者认为对自身观点的抑制失败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 后者则认为错误地选择自身更为流畅的信息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为整合上述争论, 提出抑制-归因协同作用模型, 认为抑制和归因两种加工或可共同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未来研究应借助精巧的研究范式和特殊被试群体, 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时间记忆中注意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提出了进一步综合研究的设想和建立总的时间记忆注意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场依存性与卡特尔人格特质及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铸  李德俊  张秋菊 《心理科学》2000,23(2):234-235,233
1 前言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研究开始于 80年代初 ,除主要涉及场依存性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学科差异和职业倾向以外 ,张厚粲 1 982年对场依存性与社会向性进行了相关分析 ,邓铸 1 995年则考察了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艾森克人格维度的相关性 ,这些对场依存性与个性特质的相关研究只涉及少数几种人格特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系统考察场依存性与卡特尔人格特质的相关程度 ,试图寻求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有关联的人格特质 ,同时考察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这不仅能增进对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认识 ,而且有利于促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眼动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研究者受注意梯度指导理论影响,结合心理学的最新发展以及在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WIFT模型。SWIFT模型遵循3条基本原则:(1)一定注意范围内的分布式词汇加工;(2)眼跳计划和目标选择的分离;(3)伴随中央凹目标抑制的眼跳机制。在构架上,该模型主要有两大功能模块:词汇加工和眼跳编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864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负面评价恐惧通过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这一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与预防。  相似文献   
7.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跨情境词汇学习又是词汇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学习机制还存在争论。目前,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联结学习模型,认为学习者在每次学习中保留所有的词-物匹配假设,并对其进行保持和比较,最终根据共现频率选择联结最强的匹配假设;另外一种是假设检验模型,认为学习者只保留某词汇与某物体的一种匹配假设,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验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提出联结学习模型和假设检验模型的协同模型,尝试解决上述理论的分歧。未来研究需对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协同模型进行系统验证。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者构建问题的心理结构,是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神经网络,是问题解决的根本机制。但近来研究发现,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情景的成分和结构也对问题解决行为具有独立的指导、约束或决定作用,因此可以把问题表征划分为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这两种表征具有不同的特征,对问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就学科问题解决来说,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征的结构及影响因素方面,未来一个时期,此方面的研究迫切需要探明外部表征的结构、形式、内容及其与内部表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建构适宜的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邓铸 《心理科学》2003,26(3):479-482
本研究采用认知作业分析及问卷法,研究了中学生简单与复杂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机制及状态元认知结构。结果显示:(1)物理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的表征状态不断转换的过程,其受认知主体信息的提取、转换、整合能力及状态元认知的影响;(2)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中的状态元认知主要由他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监测、策略系统三种成分构成;(3)复杂问题解决的关链是正确提取范畴性知识以形成对问题的深层表征。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发展性阅读障碍,国外研究者,基于认知和生物因素,先后提出了语音缺陷论、小脑缺陷论、一般性大细胞功能障碍论等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解释,并考察了患者的眼动特征,提出了有效的诊治方法。目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主要局限在语音和正字法领域,也涉及局部脑区的功能缺陷,但还未从多角度测查其成因,如眼动。这里,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如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回视等,及视觉加工的眼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