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天文学以及社会习俗、民族关系和民族凝聚力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它所积存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以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人,无不对道教与中国社会历史的问题倾注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新发现的碑石资料与方志、笔记文献相互印证,发现在明代前中期有一支全真道,起自北京房山隆阳宫,在明正统前后进驻全真祖庭白云观管理钵堂,后又发展到河南王屋山地区,在陕西终南山一带亦有传播.此系从“常”字辈开始传续龙门派字谱,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使用龙门派字谱的全真教团,对于研究明代北方全真道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政治主体的伦理向度与公共利益的达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优良的生活"的政治实践中,无论个体还是政治共同体,都体现一种共同善的诉求.政治主体如何就"对人而言的善和共同体的利益"达成一个"共同的理解",自然成为考察政治主体伦理的一个有效向度.在现代民主政治情境下,无论是政治家和公共行政人员还是与此紧密相关的公民,需要把作为目的的公共利益当作自己的规范价值和行为标准,从而使政治获得一种高贵的伦理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琉璃厂是清代以来北京最有影响的文化街,其东以古玩店为主,西以书铺为主。琉璃厂的书铺大约兴起于康熙年间,极盛时多达200多家,是京城官员的重要文化休闲场所。同治年间,山西商人李钟铭看到此中蕴含有巨大"商机",便斥巨资在琉璃厂开了最大一家书铺,名曰"宝名斋",有九开间门面。当时谚称:琉璃厂一条龙,九间门面是宝名。李钟铭开设  相似文献   
5.
张方 《中国道教》2018,(3):40-43
琉璃厂是清代以来北京最有影响的文化街,其东以古玩店为主,西以书铺为主。琉璃厂的书铺大约兴起于康熙年间,极盛时多达200多家,是京城官员的重要文化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6.
元代社会道德观念的限制使得妇女的宗教活动更多地需要女性宗教师,而全真女冠们禁欲苦修的信条又契合元代社会道德观念对守节妇女的要求,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广泛支持,从而形成了继唐代女冠热后又一个女性信仰道教的热潮。在这场热潮中虽然很多全真女冠表现出了封建社会女性难得的独立意识和平等精神。但是,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大环境下,即使在标榜平等的全真教内,她们也很难获取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许昌天宝宫为元代真大道的著名宫观,明代前期转为全真道住持。该宫道士从明弘治年间开始使用全真华山派字谱传承道派,直至民国时期,共传承了二十六代。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华山派,也是惟一从字谱第一代"志"字辈开始传承的华山派。其现存的碑刻史料对于研究全真华山派的起源及早期传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方 《中国道教》2012,(4):45-48
左权县,古称辽州,地处千里太行山腹地,是晋冀出入通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紫微观位于左权县拐儿镇南岔村,距城约45公里,群山环抱之中,山深而僻静,路远而崎岖。目前,紫微观建筑已不复存在,仅余基址以及十余通明代至民国时期的重修碑记。从其现存基址与碑石螭首的精美程度来看,紫微观当年具有着相当大的规模与实力。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9—11日,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实学会、中国道教协会、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济源市政协共同主办。十届全国政协张怀西副主席、政协民宗委黄璜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以及河南省政协、济源市委等单位的领导亲临现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来自北京、山东、四川、陕西、吉林、河南、香港、台湾以及美国、韩国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共收论文25篇。会议主旨为进一步挖掘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的丰富内涵和现有道教历史遗存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方 《中国道教》2009,(3):31-33
关中地区是我国早期道教盛行的地区之一,南北朝时期新天师道与楼观道先后活动于这一地区.这些教众结邑社、造神像,留下了大量的道教文化遗存.目前为止,在关中地区发现的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道混合造像碑石(包括一些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六七十通,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如此大鼍集中的道教文化遗存是研究我国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但由于材料公布时间相对较晚,一些重要的金石著作和<道家金石略>均未收录,其材料仅陆续发表在一些考古与美术史学者的论文与著作中.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