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期刊编辑的主体性特点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主体性主要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在期刊编辑实践中,为了使期刊的宗旨与传播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也为了表达编辑的重要思想,期刊编辑主体就需要发挥自主性,并将自主性和自为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就体现为一种鲜明的目的性、自觉性、选择性和自主性.这种主体性的特点和马克思关于主体性的论断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视觉中心主义是建筑领域受到关注的议题之一。芬兰建筑师尤哈尼·帕拉斯玛呼吁重视感官体验,特别强调触觉的价值和自我感知的重要性,并将自身观点凝结为感官建筑理论。研究感官建筑的概念,梳理其从视觉批判到感官重塑,再到实现精神完善的逻辑线,以此推演出知觉与建筑、行为与场所、思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作为延伸建筑学边界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诗怪"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以朦胧艰涩的诗篇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诗坛独树一帜.他在早期出版的三本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中,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歌唱死亡和梦幻的境界,诗作中弥漫着颓废、消沉、失望的气息.但是,在这表面的歌唱背后,却包含着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体现出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 C·P ·斯诺曾说过:"我所认识的科学家多半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处境都是悲剧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单的,有时我们通过爱情或感情或创造性要素来逃避孤独,但生命的愉悦只是我们给自己造成的聚光点,道路的边缘依旧漆黑一团,我们每个人都将孤零零地死去."[1]作为一名诗人,较之科学家常常对生命有着更为敏锐的感悟,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诗人对生命有着更为复杂的体验.而李金发骨子里的悲剧生命体验、丝丝缕缕的忧伤与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悲凉,自然而然与其身为诗人的身份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以“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为代表的新时期小说借助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通过宏大叙事行为模式完成了“现代化/人”的双重话语建构,从文学角度给予历史、现实以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性的存在意义,从而确立了宏大叙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文本无关的声纹识别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把背景模型(Universal Background Model,UBM)应用到说话人建模中去的说话人确认系统。由于人的声音的生物特征多变性,说话人模型还需要进行自适应技术的改进。最后,实验结果证明了采用自适应技术的GMM-UBM模型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