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蒲松龄原是一位十分关心政治的作家,他早年曾在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身边作幕僚,后来同家乡的地方官又有过接触,对于公堂的或明或暗、官吏的孰廉孰贪,他是十分了解的。而使他感慨最大、印象最深的,乃是公堂之间明逊于暗,官吏之中贪多于廉。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他认为是居官者缺乏官德。因而他曾专意撰文或在一些书信中论及这一问题。如《循良政要》一文,从十七个方面简论循官良吏的职守和修养。在《上孙给谏书》中,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塾师的生活中渡过的。身为塾师,他教人读书又教人作人;不仅教塾中的童子如何作人,而且教一般的成人如何作人。而教人作人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有关道德修养之类。蒲松龄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他在替友人拟写的《为人要则》里,把这方面的问题分为正心、立身、劝善、徙义、急难、救过、重信、轻利、纳益、远损、释怨和戒戏共十二款,作了扼要而又明确的论述(见《蒲松龄集》上册)。另外,在游戏文《穷神答文》里,也较多地涉及了这方面  相似文献   
3.
友,在我国古代伦理学中是所谓“五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得一死交(即石交)”是生活中最可宝贵的幸事、快事。蒲松龄的伦理道德观中,也格外看重友的作用。他在《上孙给书》中简论了友对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古人择友而交的经验之谈。在《为人要则》中也涉及了这一问题,甚至以诗一般的笔调为友唱赞歌:“盖一日定交,则生死以之,劳何辞、怨何避”,“平居可与共患难。其人在,我扶其困厄;其人不在,我扶其儿孙……”。正是本着这种既带有士大夫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又带有下层民众相互关切、属于义气的思想。蒲松龄展开了《聊斋志异》中有关重友、交友和爱友题材的描写。 《连城》一篇,是蒲松龄讴歌知心之友的精心  相似文献   
4.
一、裴怀古主持公道裴怀古是唐代的一位很重视官德的朝官。唐人刘肃的《大唐新语》里记载着裴怀古的这样—则故事:“恒州鹿泉寺有位和尚,法号叫净满,为人品行高洁,声誉颇佳。可有些和尚嫉妒他,  相似文献   
5.
作为以社会人生为根底的《聊斋志异》,有相当多的描写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作品都涉及了伦理道德的问题。 从爱情和婚姻方面看,《聊斋志异》的确没有象以在小说有更多的陈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因为蒲松龄创作小说时,产生于市民阶层中的新的思想如重“人欲”而轻“天理”的思想,正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