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后殖民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尽管与后殖民主义对东方社会的研究有本质的不同,但它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消解以及分析东方社会的某些方法,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后殖民主义研究视角的转换、研究主题的确立以及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展开。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后殖民主义对马克思的态度,以期深化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一赛义德(又译萨义德)在其后殖民主义的开山之作《东方学》中引用了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的一句话:“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并把这句话置于该书的卷首扉页,作为全书的主导思路。马克思在说完上面…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学界在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的研究中,对后殖民主义这一概念的使用和理解是相当混乱的。用阿里夫.德里克的话说,“这个词刚一派上用场就不中用了,因为它同时所指的事物太多了”。[1]他认为,“‘后殖民’这一术语的使用日益自由化,用来描述五花八门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实践,面临着完全失去有效含义的危险”。[2]巴特.穆尔-吉尔伯特也指出,后殖民主义仍然是一个不十分明晰的、有争议的术语,这一概念“内涵不定”,“可能有内变为一个被任意切割的分析结构的危险”。[3]总体上看,国内外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把后殖民主义当做具…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