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2.
明清来华耶稣会士曾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过积极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为了在中国立足,首先为自己起了汉姓、汉名,而且其中国名字的素材大多来自中国文献典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这一点与唐、元以及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情况大相径庭。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那稣会士们选择以“学术辅传教”的策略,而用道地的中国名字则是他们能够在明清历史舞台上成功地从事传教及文化交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学佛的人,没有不相信业果的。业,是身、语、意的活动熏习保存在第八识中的功能,能引发第二次乃至多生累劫的现行作用,构成了有情无始生死流转和业果决定。佛所说的义理,在世俗谛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即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业力为缘而现起,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业有善业与恶业。顺理利人的行为,是善业;违理损人的行为,是恶业。善业有生乐的力用,恶业有招致苦果的力用。如果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其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康德既没有在他的道德哲学中,也没有在他的《人本学》中,“提出过一种详细的理性的行为哲学”,这是近现代有关康德的文献一向感到遗憾的事情。放在我们面前的F.考尔巴赫的这本全面解释康德的书的标题,却一下子就使我们感到不胜惊讶,因为它谈的竟完全是康德哲学中的“行为原则”问题。多年来他发表了一大批论康德哲学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著作不但证明了他是最杰出的康德解释者之一,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最坚持己见的人。当然他也知道,康德本人“并没有很明显地使行动的概念成为他的哲学的论题”。然而康德哲学的“论述”却贯穿着“能交织出一种行为理论的线索”;他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5.
原则上,在所有文化中均可找到与“人格”所指相类似的东西,不过其含义始终忽隐忽显.当我们今天谈论人格、人格心理学以及胡塞尔后期讨论的人格性现象学时,我们所说的意识层面上的“人格”意味着一种精神的个体统一性.人格理论研究的一条重要进路在于对本性与习性的发生脉络的关注与追踪.而胡塞尔人格现象学的思考此前和如今仍然处在这样的语...  相似文献   
6.
自闭症在3岁前已经发病,目前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诊断却要到3岁后,滞后性的诊断使得自闭症儿童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治疗期。证据显示,在婴幼儿早期,联合注意与共情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3岁之前自闭症预警的重要内容。早期联合注意能力发展异常是自闭症言语和社交障碍的重要诱因;而早期共情能力发展的偏离则可能导致自闭症儿童表现出社交障碍和沟通障碍。文章初步描绘出早期联合注意和共情的发生发展轨迹,总结归纳了影响二者早期发生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神经生理、遗传和环境机制。未来的研究应考虑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神经成像技术,设计更加生态化的联合注意及共情任务,探索自闭症个体联合注意和共情损伤在大脑分子细胞层面的表征状态,从而为自闭症的早期预警提供更加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道德本能与道德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们的所有道德意识,以及所有基于此上的道德表述与道德行为,要么是依据于我们的道德本能,要么是依据于我们的道德判断。上述命题本身应当是无可置疑的。可能的问题仅仅在于:(1)这里所说的道德本能与道德判断究竟是指什么?(2)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虽然有可能造成先入为主的概念误导,笔者还是愿意冒险在一开始就对这两个概念做一个概念化的描述定义:首先,这里的“道德”是一个形容词;它的对立面不是“不道德”,而是“非道德”。因此,“道德本能”不是指道德自身所具有的本性(the nature of morality)(倪梁康,2007年a,第47-64页,尤其参见第53…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车本位"的交通理念使得原本城市人性化空间的地位逐渐被车性化空间所取代。文章以慢行系统空间景观为主导,通过问卷分析、案例分析等手段,深入分析城市的地理、人文、交通等因素,对大连市东港的慢行系统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9.
班禅大师,各位来宾,各位理事,列席代表: 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与会同人七天来的紧张工作,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收获。我们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召开的。为了纪念这件胜事,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法会,特别使我们大家感到欢欣鼓舞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宋任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以及国家民委、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负责人,应邀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哲学中的“原意识”与“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论关于主一客体关系问题的讨论是本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中心的内涵。如果说现代性的特征可以在尼采“上帝死了”的宣言中得到最简要的再现,那么后现代性的内容也就可以概括在“主体死了”的断言之中——这里的主体当然是指作为单子个体的主体,而非作为社会群体的交互主体。但人们往往满足于这种一般性的确定,然后便放弃了对主体问题的进一步细致讨论。而近十多年来英美哲学与欧陆哲学向主体问题的一再回溯首先表明:主体实际上死而未亡;而且它同时也表明:在对立一客体关系的起源完成启蒙之前,任何死亡宣告都只能是危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