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岳源  张清芳 《心理学报》2015,47(3):319-328
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 通过比较即时命名、延迟命名以及延迟命名与发音抑制任务的结合, 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中音节和音段在单词形式编码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效应。与无关条件相比, 在包含音韵编码、语音编码和发音阶段的即时命名任务中, 音节相关和音段相关条件显著地缩短了图画命名时间, 表现出音节和音段促进效应; 在包含发音阶段的延迟命名任务中, 音节相关和音段相关条件显著地延长了图画命名的时间, 表现出音节和音段抑制效应; 在包含语音编码和发音阶段的延迟命名和发音抑制结合的任务中, 音段相关条件显著地延长了图画命名时间, 表现出音段抑制效应。结果表明, 音节和音段的促进效应发生在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阶段, 音节和音段的抑制效应可能发生在语音编码或者发音阶段。效果量(Cohen d)的分析表明音节的促进效应强, 而音段的促进效应弱, 音节是音韵编码过程的合适单元, 为合适单元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与音节相比, 音段在语音编码和发音阶段的效应量较大, 表明音段在运动执行过程中可能起了相对重要的作用, 支持了口语产生中词汇表征准备阶段与运动阶段分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