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佛教经东汉三国的孕育,至西晋时已趋兴盛,佛教徒参与斋会、超度法会、福会,与世间名士交往、施展治病等神通,西行求法,蔬食;而地狱、轮回、因果业报、净土、观音等信仰也开始流行,首批沙弥尼更于这时出现。凡此可见,是时佛教的活动已趋多样化,西晋乃中国佛教踏入兴盛的前奏时代。  相似文献   
2.
有关中国古代僧人的研究,多着重他们在义理、宗教、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建树,而对一般僧众之出家、拜师、受具、住锡、游化、衣食、舍世等生活片段,文献记载零碎,也较少受学者注意。其实,出家等皆为僧众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以慧皎《高僧传》有关数百汉僧出家受戒的记载为研究对象,归纳他们的出家因由,及带出相关律制问题的讨论,期望能对古代僧人的生涯,以及印度律制于中土的施行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3.
《杂阿含经》是早期佛教的经典之一,法显西游求法时带回梵本,今本题为求那跋陀罗译,其原本是他自携抑或用法显本,学者意见不一。本文从经录记载、译者事迹、经文编次等多方面考察,推测求那跋陀罗用法显本的可能性较高。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僧伽跋摩译《摩得勒伽》的底本,亦或同样来自法显,为前人之所未言。  相似文献   
4.
汤用彤的佛学研究,素以客观、精审见称,观汤氏现存的著述,范围涵盖由印度佛教成立至中国元明佛教。汤氏对于中国佛教的研究,论介文章很多;而汤氏有关印度佛教的研究,则推介较少,本文尝试整理及阐述汤氏有关印度佛教的讨论,冀藉此加深对汤氏佛教研究成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曹魏时代佛教的流布,一向较少受到注意。根据正史和佛教史传的记载,再配合出土文物,足以看出曹魏政权虽然不大支持佛教,但是,此时律典已经开始流传,地狱和舍利等通俗信仰也已流行;佛教徒虽然大多来自西域,但魏末有朱士行自觉西行求法,代表着汉人已开始争取佛教的话语权。因此说,曹魏是中国佛教发展历程上的一个转折阶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蜀汉时代佛教流传的状况,由于文献不足,一向所知不多,也为佛教史著所忽略。可是,蜀地近年出土了各种带佛教元素的文物,显示当地的佛教已发展至一定程度。搜寻相关的文献记载,以及列举这些佛教文物,并对佛教在蜀汉的流传形态以及周边问题做出一些推测,以补空白。  相似文献   
7.
慧远是初期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学僧,并在庐山首创汉僧教团。虽然庐山教团的具体运作现已不详,但僧传所记慧远及其弟子的生平中,有涉及戒律的片段,由此可见慧远的戒律观及其实践;尤其慧远临终时为遵从戒条,拒服米汁蜜浆或续命,更是千古传诵。本文征引原来律典的说法,对这些事例加以分析,期望能对中国戒律学和僧团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9.
《法句经》以其内容朴实,便利讽诵,现成为世界最闻名的佛典之一。其实,这经是偈颂的汇集,稍欠深邃的义理,直至第二次结集时才编入杂藏,反映出它在古时并未受到高度重视。综合文献记载和学者新近的研究成果,勾勒了《法句经》的来源和编集,揭示出“法句”的意义,以便大家对《法句经》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