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和字体结构为表现媒介来有效传达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的传统书法表现形式,被冠之以丑书的当代书法形式所冲击,引发了一场关于书法的争论。丑书之争,正是这种传统审美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已有的多感觉整合研究范式多采用不同单通道刺激和双通道刺激随机呈现的方式进行测量。在这种范式中混有通道转换效应, 该效应可能导致多感觉整合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 分析清楚实验范式中通道转换效应的影响因素, 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整合测量范式, 是进行多感觉整合研究的一个必要前提。本文首先通过实验一验证了在经典的整合测量范式中通道转换效应的影响方式; 进而, 在实验二中通过控制前后刺激的信号强度的一致性, 分析了通道转换效应的特点。综合分析显示, 通道转换效应是由前一刺激差异所造成的对当前刺激通道加工的注意资源分配和警觉水平的变化所导致。该结果表明, 在多感觉行为测量中, 需先根据前一刺激通道分类后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个体化和动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重大灾难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又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根据应激反应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人群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灾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要采取系统性、动态性原则,从而达到个体最优化,消除或减少心理问题及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问题,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由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反思医学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精神疾病的诊断特点,精神科中的医学化现象尤为突出.但精神科的这种现象会产生不当的行为控制、个体与社会的隔阂等弊端.一些网络成瘾的矫治措施限制或剥夺被矫治青少年的人身自由,有的已经带有对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强制性医疗的色彩.网络成瘾目前归为精神疾病的科学依据不足、容易引起误解和误导,是医学化在精神科中的又一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通过考察标点符号的预视加工来对其眼动控制机制进行探讨,操控了不同类型的预视信息(一致、不一致和非标点符号预视)。结果发现显著的预视类型主效应,一致和不一致预视条件在跳读率和注视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两者的跳读率高于非标点符号条件,且注视时间短于非标点符号条件。该结果说明标点符号的加工可能引发了一种自动化的跳读,即当预视信息非常易于加工时,读者对该信息的加工呈现出一种自动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重大灾难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又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根据应激反应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人群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灾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要采取系统性、动态性原则,从而达到个体最优化,消除或减少心理问题及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问题,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空虚感为特征性症状的“空心病”被认为是一种特发于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障碍。从精神医学角度看,空虚感是全人类普遍且长期存在的,不总是与精神病理学直接相关。空虚感与许多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一样,它既不是进行明确诊断的必要理由,也不是充分理由,可见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自杀及其他多种精神障碍。空虚感的作用并非完全是负面的。虽然会有人通过颓废的放纵的生活方式来填补空虚,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赋予人生意义而摆脱空虚感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老年抑郁发病率高,病因、临床表现、预后有其特殊性.在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决策中,运用个体化和系统论的原则,选择个体最优化综合治疗决策,改善老年抑郁症的不良预后,减轻本病带来的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9.
基于善良特质在中国人人格修养中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理论为模型参照, 设计了三项行为实验检验善良特质的导向性与内隐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1采用Stroop任务, 比较高低善良被试判断人际关系词颜色时是否受到色词内容的干扰, 结果发现, 高(vs.低)善良被试对人际关系积极词更敏感; 研究2采用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任务比较高低善良被试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差异, 结果发现高(vs.低)善良被试更倾向于采用控制型情绪调节方式调节情绪; 研究3在诱发被试负性情绪条件下, 采用面孔表情视觉搜索任务间接考察高低善良被试在内隐情绪修复效果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高(vs.低)善良被试搜索愤怒背景下高兴面孔的速度更快。三项实验结果一致地表明, 高善良特质利他重感情的行动目的性在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中具有内隐优势, 对积极的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