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7,30(3):661-665
箱庭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箱庭疗法对儿童心理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6~10岁小学儿童共12名,每人制作一个箱庭作品,发现其呈现以下特征:箱庭的主要导人形式为“见证人的言语引导”;平均制作时间半小时以上,制作过程谨慎;玩具移动频繁,为了表达主题,追求美观和表达动态的场景;玩具种类主要为动物和建筑;动沙的次数增多,力度增强;空间使用以“占满”为主,但围绕主题摆放;作品主题明确丰富,包括“生活场景类”、“动物世界类”、“战争场面”和“其他类”;儿童与见证人间的互动是为了询问制作规则,寻求帮助和求得认可。  相似文献   
2.
幼儿箱庭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5,28(4):788-791
研究选取了10名幼儿(3~6岁),对他们的初次箱庭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给幼儿介绍箱庭时通常需要他们的父母或朋友在场,利用玩具在引导幼儿熟悉箱庭时发挥重要作用;幼儿箱庭制作时间都比较长;玩具选择以动物类为主;制作过程中频繁移动玩县;空间使用以“占满”类型为主;大多数幼儿制作时都不动沙;作品主题以“无明确主题”为主,有明确主题的主要为“动物世界类”和“家庭生活类”;制作过程中幼儿主动与见证人之间的互动频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孤独人群箱庭作品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日昇  陈顺森  寇延 《心理科学》2003,26(6):1082-1085
对通过UCLA孤独量表选出的具有孤独症候群倾向的14名大学生28个箱庭作品的分析,发现其箱庭作品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缺乏生机活力;②对良好人际关系的渴望和对交流对象的挑剔之间的矛盾;③对自我认识的迷茫;④对曾有过的精神家园的留恋和对营造现阶段精神世界的追求。研究还发现,箱庭作品不仅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