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冰  宋飞 《管子学刊》2014,(3):76-78
“踩寸子”流传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的永顺村和张家庄一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踩寸子”也叫“唱秧歌”因表演者脚踩“寸跷”表演而得名。踩寸子中有民间舞蹈、地方小曲演唱、民间杂耍和情景剧等,并有打击乐和民间弦乐器的伴奏。作为一项民间艺术表演,被当地百姓传承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著名叙事诗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石壕吏》的研究历来仅限于文本内容分析,对文本外在形式的研究几乎为零.本文旨在对《石壕吏》进行形式分析,探究其小句间及跨越小句的义形关系,从而分析汉语语篇是如何实现语义连贯的.  相似文献   
3.
宋飞 《管子学刊》2016,(1):30-33
中国古代民间表演艺术具有久远的历史,汉代齐地民间表演艺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不仅在经济等诸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民间表演艺术也出现了繁盛景象。这种景象主要反映在汉墓中的画像石及乐舞俑之中,其中不仅有综合类的乐舞杂技"百戏",也有相对独立的器乐"鼓吹"和民间歌舞,以及相和类表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