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解大学生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结构特征及其性别差异,采用国际创伤问卷调查了813位大学生。网络分析结果发现回避想法、高警觉和失败感是CPTSD网络中心性最高的症状,男女网络整体连通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个别症状的局部连通性及其中心性排序存在较大差异。在男生中,高警觉、难以保持亲密感情是中心性最高的症状;在女生中,回避想法、失败感和难以保持亲密感情是中心性最高的症状;无价值感和失败感的局部连通性在男女之间的差异较大。这些结果拓展了以往CPTSD的性别差异研究,说明了CPTSD的网络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在具体的CPTSD干预中,可以将回避想法和失败感作为女大学生的靶点症状进行干预,将高警觉作为男大学生的靶点症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从缅甸跨境迁移到瑞丽的缅甸克钦人为研究对象,以缅甸克钦人跨境迁移后的宗教生活为视角,力图为有关跨境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以及跨境流动和迁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本文认为,缅甸克钦人的跨境迁移主要是受经济理性的驱动,然后才是在宗教生活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适应与调试,教会组织对于跨境缅甸克钦人而言既有正向的功能又有负功能。基督教生活是跨境缅甸克钦人在异乡彰显民族身份的一种标识,跨境民族之间基于个体层面的宗教互动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