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之于义,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读古书须通之,方能较少误会古人意。望文生义,难免背离作者立言之本旨。《论语》"小子何述"、"长而无述"、"述而不作"之"述"都用本义"遵循";"有耻且格"之"格"训为"标准"更为准确;"先之劳之"之"劳"是"忧"的意思;"仁者虽告之曰"之"虽"通"唯",训"只"(仅),"虽告之"谓仅告之,无附加信息;"不得中行而与之"之"与"通"举","与之"即举荐(拔用)之;"行中虑"之"虑"通"律",其义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艰"有"难治"与"治难"两个基本意义范畴。"治难"意义范畴,后造"垦"字分担,造"垦"之前,"艰"字兼之。"垦"字分担了"艰"字"治难"之义后,"艰"字便只有"难治"之义,沿用至今。《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皆可训"垦",耕垦,开辟,拓荒之义,意即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多用其力,掘进不辍。"艰"与"垦",字为古今,语同一源。训"艰"为"垦",乃"艰"字本有之义,无须假借为说。《噬嗑》、《大畜》、《明夷》卦爻辞的"利艰贞"体现了圣人"开拓进取,因时而变"的人生智慧;《泰》九三之"艰贞,无咎"、《大有》初九之"艰则无咎"、《大壮》上六之"艰则吉"诠释了圣人"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