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萨特在人的发展问题上的"责任"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延军 《现代哲学》2002,(1):107-111
在萨特的人学理论中,“自由”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范畴。存在就是自由,自由的绝对性使得它成为一切事物及其自身的根据。然而,为了保证人的发展的合理性,在高扬了自由之后,萨特力图在最后解决的却一直是“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这样,萨特将自己陷于一个无从解脱的困境之中:由于绝对自由论的前提,他所倡导的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世界的“责任”,最后却成了人们逃避责任的一种托辞。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著名学者,他们一方面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方面又是虔诚的教徒。在他们那里,科学与宗教(信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被完美地统一起来。在这里,让我们听听几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心声:“认为学者比其他人更多地知道存在,所以就不信上帝,这种看法实在是凡夫俗子的错误之见。恰恰相反,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更接近上帝,我们的工作只会加深我们的敬畏之心”([英]卢瑟福)。所以,科学与宗教远不存在什么冲突,科学愈来愈成了宗教的盟友。我们对大自然理解得越深,我们对大自然之神也就认识得越清”([美]康普顿)。也就是说,“正像教…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学创新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习惯的看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关于“命运’等在本质上不可信的日益暴露,宗教正沿着毁灭的道路一步步前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却绝不是如些简单,至少还有另一方面的事实,尽管经过再三妥协,但是宗教本身却存活下来,甚至还不断地被高扬起来。  相似文献   
4.
姜延军 《学海》2008,(1):55-59
后现代政治哲学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国人对它的理解至今还主要停留在后现代主义一般性理论的层面上,政治哲学领域的独特性往往被忽视或淹没.事实上,无论从与传统政治哲学在研究起点、内容、方法、旨趣等方面的不同所规约出的理论视阈,还是从理性反思、合法性论证及日常生活强调等研究路径所反映出的理论取向,都鲜明地彰显着后现代政治哲学的独特魅力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姜延军 《学海》2002,1(2):169-174
本质主义代表着一种寻求确定真理的古老科学理想。翻开人类认识史 ,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段都可以看到这一原则的印迹。虽然随着其追求绝对、确定、终极所导致的现实弊端的不断暴露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此原则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但这种反思主要是在后现代主义阵营进行的。波普则立足于现代性理论对此原则作了深刻的终结性的批判。本文试图从本质主义的角度对哲学史作一梳理 ,并以此确立波普反本质主义思想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进而得出有益于我们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