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德福关系问题一直是儒家伦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纵观中国思想史,德福问题的讨论即为德福如何一致的问题,儒家士人对此或多或少有所涉及,王夫之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其继承荀子"天人相分"的自然理性天命观,在实有的气本论立场下,于"以人造命"的天命观基础上,把命二分为德命与福命,通过与知能、阴阳、虚实等概念的类比与互相诠释,明晰了德福相资相因的关系,并通过"德肖于知,福有其能"的命题,对德与福的内涵给予了新的规定,丰富了"德福一致"命题的内涵。他从"无定命之命"和理气关系的双重角度,为德福不一致这一亘古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儒家人文理性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作为"史事宗"的代表人物,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易学代表作《诚斋易传》以"引史证易"为主要诠易特色。这一诠释方式虽然不是杨万里首创,但却被充分运用成为其易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成"史事宗"的最终形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杨万里"引史证易"这一诠释特色。通过对杨万里经学观中《易》与《春秋》关系的分析,提炼其对史易关系的看法,把握"引史证易"的诠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在史易关系史上,乃至经史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紫柏真可在晚明的儒释会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学说以"心"作为立论纲宗、融摄三教.就易学诠释而言,真可在承认"文字见道,心通三教"的基础上,以名异实同为解经原则,用一心统摄三家,以《易》之经传为诠释对象,用佛教独特的语言和思维,通过心的变现和转化把《易》的思想内容化用到佛家教义中,以《易》为方法,通过破《易》立佛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