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识比量是在《因明大疏》里释"世间相违"而出现的。它是应用因明规则进行的一个佛学论证例子,从"世间相违"看,此论证归属于"学者世间"讨论的范围,不犯"世间相违"错误。窥基通过此例在讨论宗、因、喻规则及唯识比量的合规则性时,提出了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三种比量及其各自规则,这是对《正理门论》"为自比量"和"悟他比量"的一个发展。窥基称唯识比量是共比量,是对"敌者"有所指的,此"敌者"必为"因法"的接受者。唯识比量归属于因明而不同于佛学理论,是因为通过它来讨论因明规则的;因明不是西方逻辑,是因为因明的"极成"等规则不同于西方演绎逻辑的形式规则。  相似文献   
2.
曾昭式 《现代哲学》2012,(2):121-125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唐装,又称中式服装,它蕴涵着五千年的华夏服饰文明,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设计构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它不仅在中国日益风靡,而且在国际著名的高级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中也频频出现。而服装材料是服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选择唐装的材料。一:面料的选择 1.天然纤维:(1)棉织物穿着舒适,光泽柔和富有自然美感。唐装上多用蜡染棉、丝光棉.(2)麻织物在天然纤维中强度最高,质地坚牢耐用;夏季穿着干爽利汗;具有较好的防水、耐腐蚀性, 不易霉烂、虫蛀,以苎麻与亚麻在唐装上应用居多。(3)丝织物吸湿透气性好,穿…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19日至20日,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贵州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当代中国逻辑学史”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是研讨《当代中国逻辑学史》著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6.
西方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哲学的变革 ,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为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变革以及将西方科学思维运用于中国思想领域的研究进行的。进而形成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两种形式 ,即“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思维 ,二者各执一端 ,均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适合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中西融通式思维。  相似文献   
7.
正汉传因明研究有两次热潮,一为唐代,以汉译著作《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为蓝本,开展因明注释和义理分析,以窥基为代表,所以我们称为窥基式的因明研究,其特点为基于佛教理论的论式研究。第二次热潮为中国现代,表现为佛学院、大学的因明教学与研究,成果丰硕,面世一批因明论文和著作,研究特色为逻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逻辑史界有一被称为"南开学派"的学术群体,这种称呼当否另当别论,但它却说明"南开学派"有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如果承认中国逻辑史研究南开学派命名的合理性,那么其意指由温公颐先生开创的、崔清田先生继承和超越的、按照崔清田先生观念进行研究的研究群体,它代表的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一种观念--多元逻辑观.它认为,就比较逻辑研究而言,不同文化需求下有不同的逻辑.这种观念肇始于1990年代,成熟于2000年代前期.  相似文献   
9.
因明是印度佛教五明之一,因明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分为汉传和藏传因明,中国现代时期的汉传因明研究以西方传统逻辑作为参照系,这种因明研究范式影响至今.依照文明平等原则,因明研究应该回到印度文化中,因明是佛教哲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墨家逻辑学研究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昭式 《哲学动态》2005,1(8):38-41
从1904年梁启超的著作<墨子之论理学>问世以来,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已经百年.梁启超开了在普通逻辑框架下研究墨家逻辑学的先河,这种研究范式效仿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时至今日效仿者与批评者依然争论不断.近几年读了中国逻辑史方面的一些著作和论文,如崔清田的<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周云之主编的<中国逻辑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和孙中原、程仲棠等先生的论文,他们的学术观点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而且分歧颇大,体现出他们对未来墨家逻辑学研究的学术关怀.就墨家逻辑学研究什么,如何去研究,崔著和周著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