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特质激发理论探讨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心理契约违背对实施辱虐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以213份两轮时点的配对问卷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的亲和力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神经质则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心理契约违背不但调节了管理者亲和力与辱虐管理之间的负向联系,还调节了神经质与辱虐管理之间的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何种角度讲,哲学绝对离不开语言.不少的哲学争论、哲学错误都与语言有关.我们这里并不打算全面地论述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关系,只是想通过我国哲学界当前存在的一些思维混乱,谈一谈慎重地“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人们识破那些由于语言混乱所形成的实际上(即在哲学学理上)毫无意义、因而也是毫无争论价值的假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的主体性问题,除了应该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加以探讨之外,还应该在人与他对自己的反思的关系中加以探讨。当人还不能明确地认识自己的本质的时候,他无论是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还是在与社会的关系中,都在自身之外寻找自己的本质、动力,主宰和归宿。宗教意识经过了自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部可以启发我们对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的书。为了理解我国当前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历史前景,回过头去从历史理论的高度研究一下世界从中古向近代的转变道路问题,也许有某种借鉴(当然决不是类比或盲目仿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人们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都已经感受到并还在日益深刻地感受着这样一个真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剧烈变革着社会面貌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在不少人对“市场”的认识和动作不无偏颇的今天,从哲学的层面上来谈论和考察“市场”十分必要。而要阐述明白关于“市场”的各种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就是:“市场”在一个民族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的宏观图景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有“市场行为和文化行为”这个话题。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全人类以及各民族追求“更好的生活”的行为和思想的总和。历史就是文化进步的时间轨迹。所以,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从宏观的历史活动的尺度和规模上来说,就是“文化行为”。“现代化”作为当代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7.
吸毒者回归社会的过程:归属与认同的剥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与问卷测量的方法,对吸毒者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复吸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他们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不利的社会处境是高复吸风险的诱发因素,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吸毒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程度都显著低于健康人群,社会缺乏对戒毒人员有效的社会支持;归属剥夺是导致复吸的危险性因素,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之后缺乏亲密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8.
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欧洲主要是在14世纪开始的。也正是在这时,意大利的城市中出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潮流。这并不是历史过程中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发展的某种巧合,而是有其必然性的:文艺复兴的思潮就是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这种思潮一旦产生,就以自己的精神作用,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市民社会地位的确立,进行鼓吹和论证。但丁(1265—1321)在其《神曲》中,抨击教会的腐败和反动,揭露教皇的罪行,为人们  相似文献   
9.
本组文章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符号--从卡西尔出发"研讨会会议论文.在本组文章中,各位作者就符号文化哲学以及卡西尔哲学的特征及贡献进行了探讨.邴正讨论了现代文化研究的三大渊源和三条路径,陆杰荣讨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功能,石福祁讨论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得失,霍桂桓讨论了卡西尔在文化哲学研究中的地位,邹广文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在文化哲学中的影响,李鹏程对卡西尔符号哲学的哲学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逻辑学一形而上学,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无论天上地下,都没有一处地方会有某种东西不在自身内兼含有与无两者”:黑格尔就这样确定了他的《逻辑学》的开端①。在天上和地下的任何地方——似乎既不能以尘世的方式、也不能以超尘世的方式扬弃对立。人具有一个包含着自然和历史的总体性,而在眼前没有任何不可通达的、他的意识和行动不能畅行无阻的晦暗区域。关于人的政治特质和世俗特质的一个大体上的想法,就是从这样一种观念产生的,它在教育学上的有效性,被“青年德意志”运动(JundesDeutschland)的一位代表人物——亚历山大·荣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