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罗素于1900年发表了《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判性解释》,尝试把莱布尼茨哲学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解释。这种解释是逻辑主义的,声称莱布尼茨的整个形而上学都建立在其逻辑学的基础上。尽管这种观点在近几十年受到了一些挑战,但至今仍是英美学界对莱布尼茨的主流解释之一。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说明,作为《国家篇》核心论题的正义理论,主要是通过技艺论证得以阐明的。技艺论证的范围应比通常理解的更宽泛,它既包括了功能论证,也包括了理性思辨。此论证应视作一个贯穿全书的基础性架构,它先是把正义的对象从个别事物扩展到世界整体,进而从灵魂秩序中为正义找到了一个自然基础,最后把灵魂正义和城邦正义统一起来。借助于对这一论证的分析,可以解决柏拉图正义理论中所谓的"工具性困难"。  相似文献   
3.
儒学.阴阳五行.中医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吴童立 《世界哲学》2015,(2):121-128
意志薄弱难题的实质在于,如果经过全面慎思的最佳判断对行动者具有决定性的规范效力,那么为何在有些情况下他会有意地违反它而行动。本文指出,传统观点对意志薄弱的非理性解释是有问题的,它的两个支柱——作为辩护依据的"理性原则"和作为心理学基础的"准传动的模型",都是不完备的。更进一步,通过对慎思自我的结构特征的分析,本文阐明了意志薄弱源于自我融贯性的调整和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行动者是在理性地使用"理由不完备性原则",因为理由的不确定性映射着自我的不确定性。由此,我们为意志薄弱的理性说明提供了一个更加基础性的辩护。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德运气问题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运气是虚幻的和悖论性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运气是真实存在且非悖论性的.本文认为第一种观点基于一种难以防守的“运气分离学说”,它要么导致一种不健全的行动者概念,要么导致行动者概念的瓦解.第二种观点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一种健全的行动者概念,本文给出了这一概念的标准形式,同时表明它将得出一种更符合常识立场的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6.
吴童立 《哲学研究》2023,(2):108-118
根据对电车难题的主流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人在电车案例和天桥案例中会作出不同选择,传统的哲学理论皆基于这一前提构造解释。笔者所做的一项新的调查问卷则显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选择发生了显著改变。对发生改变的群体的抽样访谈进一步表明,他们主要持有三个观点:个体责任观点、社会规范观点、运气决定观点。传统哲学理论既不能解释这种新现象,也无法容纳这些新观点。因此,规范性理论的建构应当充分参考经验观察,实验伦理学则应当侧重于“对规范问题的描述性研究”。为了实现这个研究方略,笔者亦对实验伦理学的方法作出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欲望和信念的适应性方向的理论源于休谟对心灵状态的基础性划分,是当代哲学关于实践理性讨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两种适应性方向之差别的说明,可以分为描述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本文试图表明,规范性解释必然是诉诸问题的,描述性解释虽然有可能成功,但现有的主流理论都隐含地使用了一种诉诸态度的错误方式。在戴维森的认知主义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改造维勒曼的双层模型,我们可以为描述性解释开拓一个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