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内景图》与《修真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道教中的两幅修炼图《内景图》(又名《内经图》)和《修真图》被高度评价,更有人考证其为丘处机及张三丰所画,图中藏有秘而不传的功法。然而,透过图中注文来源、选用诗句及所绘内容,即可考其创制年代及修炼含义。  相似文献   
2.
<正> 孔子的中庸思想非常丰富深刻,它始终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然而,集孔子思想之大成的《论语》对“中庸”只是提到过一次:“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论语·雍也》)虽然给“中庸”以很高的评价,却没有对“中庸”的实际意义作过具体解释。因而,历代为“中庸”正名者不乏其人,但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老子》与《灵宝毕法》,论述老子"生而不有"为钟吕丹追思想之渊源,而钟吕丹道的神仙境界在宗教层面上超越了老子之说。  相似文献   
4.
钟吕内丹学的最后阶段天仙阶段,是吸收了老子思想后而创立的仙学理论。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宇宙生死论,深深影响到《灵宝毕法》气液相生的学说,正显示出钟吕丹道是以“法自然”作为立论根据的。本文为作者硕士论文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人们对于自然的观照和参与,是社会文化的无尽源泉。现代哲学认为,人作为自然物生存于“自然世界”,但同时人又能超越自然,生存于其自身创造的“文化世界”当中。于是,哲学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以人的活动为中介而扔弃了自然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的抽象对立,并把社会存在本身作为哲学所追寻的本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灵宝毕法》的内丹说,论述了钟吕内丹以老子“归根复命”为最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