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人本主义     
一种哲学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界观的基本范畴是“人”的概念,并断言唯有从“人”的概念出发,才能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念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人本主义的拥护者有的站在唯物论方面,有的站在唯心论方面。唯物论人本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克·爱尔维修、路·费尔巴啥和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费尔巴哈的著作阐明了人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其广义的概念是指关于人的本性(本质)的学说;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廿世纪上半叶西欧哲学界中特别盛行于德国的一个流派,该派别发源于唯心的“生的哲学”观念(韦·狄尔泰)和埃德蒙特·胡塞尔等人的现象学,它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学科(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的资料的运用和解释,力图重新创立一种关于人的完整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近年苏联举行的一次“列昂节夫活动论”的讨论会。与会者认为列昂节夫理论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的有机延续,两种理论的中心问题都是内化问题,可以把这两种理论综合起来研究。列昂节夫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对心理学的目标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观念。列昂节夫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主体的完整的活动,心理分析的原始单元是动作;但它是一个较高级的方法论理论,应当由它出发建立实用的科学理论。活动理论和乌兹纳捷的定势理论都承认心理和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是靠个人的主动性中介出来的,因此这两个理论不是互不相容的。某些西方心理学家也认为活动理论开辟了重建思维心理学的现实可行的前景。与会者还讨论了活动在理论神经心理学、创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