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2):49-49
《佛陀十大弟子》是《佛教画藏》中的一函。一函十册,每册说一个弟子的故事。 一般读者对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比较熟悉,对十大弟子了解的人恐怕要少得多。 佛在世时弟子极多,有名又有成就的是十位。他们各自都有突出的本领,概括起来四句话是:“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那律天眼波离成,阿难多闻密行罗。”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人群整体健康状态较差,合并疾病多,必须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对胰腺β细胞功能状态、主要器官状态等因素全面评估,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菩提一叶     
主持寄语朋友,这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么样才算是朋友呢?古人说:“同门口朋,同志曰友”。“友,亲也”现代人解释朋友是“彼此有交情0人。当然,对朋友这个概念还会有许多别的说法,不过大致就是这样。朋友是亲近的,是彼此有感情交流的,是有相互切磋关系的,是有共同志向的……交朋友不容易,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有些人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以利益为重,于是便有损人利己之行为,有防范地人之心思,这样感情淡薄了,关系也就疏而不亲,虽仍可称作共事之伙伴,都很难称之为朋友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要回…  相似文献   
4.
菩提一叶     
於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偈没有惑业及魔境,也就无需求解脱,释迎牟尼佛就是在生、老、病死的人生途中悟出解脱之真谛的。惑即迷而不解之意与无明意近,也可说是烦恼的别名。这是人主观世界的问题。惑业简单的说就是因惑而造的业。生活在婆婆世界的人们能摆脱惑业吗?不可能!只有去面对它。魔境是客观外界的障碍,在贪瞑痴三毒弥漫的火宅中,处处都有魔境。这便是婆婆世界的世间道,要求得解脱无法离开的境界。莲花出自水中,但并不着水。人说:“出污泥而不染。”这是秽土中的净。日…  相似文献   
5.
11月18日下午,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举行。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莅会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摘要:以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基于锚定效应助推国民身心健康的理论前提和态度改变理论视角,通过实验1和实验2分别建立未来取向内部锚和未来取向外部锚,检验未来取向内部锚和外部锚对减少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青少年游戏时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未来取向内部和外部的助推方式,均能够有效促进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青少年游戏时间的减少,提高了决策效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反刍这一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在体象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象量表(BI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SS)和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对15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乳腺癌患者的体象可以正向预测PTSD和PTG;(2)乳腺癌患者的反刍在体象和PTSD的闯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中起中介作用,在体象与PTG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体象既可以正向预测乳腺癌患者的PTSD和PTG,也可以通过反刍的中介作用影响PTSD。  相似文献   
8.
联合采用联想匹配任务和内隐联想测验(IAT)任务,考察了自我—他人分类中的他人重要性对自我—高奖赏相似性的影响。研究将中性的几何图形与自我、不同重要性的他人(实验一为陌生人,实验二为朋友)建立联结,并将自我(暂时建立联结的图形)高奖赏联合任务与自我低奖赏联合任务下的反应差异(即IAT值)作为自我—高奖赏相似性的指标,结果表明:(1)联想匹配任务中自我和朋友以及自我和陌生人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自我优势效应;(2)IAT任务中,自我和高奖赏只在他人为朋友的自我—他人分类判断时才具有相似性,而他人为陌生人时二者不具有相似性。这说明他人重要性改变了自我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道德"之间的同一性及其生成的"公民道德",有待由"发生"到"诞生"的理念革命。"公民"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承认,"公民道德"的真谛是通过道德生命的生长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公"之"民"或"道德之‘民’"。道德之"民"的诞生经历了"伦理上的造诣"—"道德世界观"—"道德主体"的辩证过程,展现为"伦理人"—"道德人"—"成人"的有机生命进程。"德"或道德在本性上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伦理是人类的家园,伦理家园的守望迎来"精神"的日出。伦理造诣—伦理家园—伦理精神是"伦理人"诞生的三部曲。"道德世界观"是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以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即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义与利、理与欲、归根结底公与私的对立及其自觉为前提;但是道德世界观的本质是二者之间"被预定的和谐",关键在于必须透过道德行动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现实中对立—信念中预定和谐—通过行动实现和谐,是"道德人"诞生的生命节律。"道德人"的发展,是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主体经过"良心—善—道德世界"的诞生过程,良心扬弃道德世界观的"二律背反",但内在"一个人的心"与"所有人的心"的矛盾;"善"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但具有抽象性;道德主体扬弃良心与善中的矛盾与分裂,"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追求并达到"成人"境界。"公民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既是"公民"与"道德"同一的道德主体的创造,更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同一的人的世界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表达就是价值共识或根本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精神世界的一种顶层设计,不同文化生态具有凝聚价值共识的不同路径,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国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我的观点是,贡献精神世界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在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展开。在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中,为何价值共识的顶层设计是伦理道德而不只是道德?现代文明和现代道德哲学凸显道德,故意冷落伦理,因而无论价值共识还是道德共识都因缺乏基础而难以生成。为什么?理由很简单,伦理是存在及其认同,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