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句一首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引自《吕祖志》绝句一首@吕嵒~~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自我价值?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自我价值是与其社会价值不同的另一种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而“自我价值” 则是个人对“自我需要的满足”.我把这种观点简称为“自我满足论”,这种观点是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它错误地脱离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考察人的自我价值.价值关系只能存在于价值主客体的关系之中.在一般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而外界物则是价值客体.外界物只有对人而言,才有所谓价值.而当我们考察人自身的价值时,人便由价值主体转化为价值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因明大成于法称(約620—680)。他所著的七部因明論书是在西藏佛教后傳的初期(第十一世紀末)經俄譯师(Rnog Blo-ldanses rab, 1059—1109)的努力才翻譯完全,而西藏人自己的因明著作也是由俄譯师的三傅弟子法师子(Cha-pa Chos-kyi-sen-ge, 1109—69)开始。法师子住持桑朴寺十八年,作了法称因明論中要籍《量决擇論》的注解,又著有通論性质的《量論略义去蔽論》(这一“去蔽”yid-kyi mnn sel)的題目,后来即为一般启蒙著作所沿用)。其弟子精进师子(Brtsun-hgrus-sen-ge)更恢宏其說,于是桑朴寺成为西藏研习因明的中樞,而一般因明理論也以法师子师弟之說为准則。但是,实际奠定西藏因明学說的基础的乃是薩迦派第四代祖师薩班庆喜幢(Sa-skya Pandira Kun-dgah-rgyal-mothan, 1182—1251)。他从釋迦室利(Sokyasi-bhadra,1204年入藏)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置幼儿于冲突与无冲突两种情境中,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法研究了小班和大班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关系,并考察了不同被助对象,不同情境和不同年级对幼儿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的影响.得出情境的不同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而不同被助对象与年级对幼儿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影响不大的结论.同时揭示出不论幼儿的助人观念还是助人行为的发展在冲突情境中都不如无冲突的情境,且二者的关系既不匹配也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重复是俄汉语言中十分常见的修辞格,可以抒发强烈感情,增强语言节奏感,表达深刻思想。俄汉语的重复形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本文对比俄汉语中的重复修辞格,对该修辞格进行界定和分类,并举例说明其不同形式,旨在提高俄汉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父母自尊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亲子信任关系量表,针对233对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亲子信任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亲子信任和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对于揭示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寻找到提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凤林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2,25(3):350-351
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直指心理学的根本问题——人是什么,所以几乎每个西方心理学流派的顶尖人物(除华生外)都对它有相当程度的研究。然至今为止,它仍没得到很好阐释。本文选取了自我研究中的哲学基础这一视角对这一现象作一审视。  相似文献   
8.
飞蛾与火鸟     
停电的夜晚,我点燃一只蜡烛,烛光在黑暗的夜色中跳动,仿佛一个弱小的生命在临死前的挣扎——无力、却永不停息!  相似文献   
9.
    
  相似文献   
10.
孔子有关经济伦理的各种论述皆以个体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为主要前提和基本出发点。从个体层面上看,他的职业价值观、以义制利观、奢俭依礼观直接源自于他本人的生存经历、生存理想和生存规则;从国家制度层面看,他的财富分配观、富国教民观则根源于他对春秋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存面相、诸侯各国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