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德经》是讲道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这个字是广义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宏观  相似文献   
2.
你来信提到上海有家出版社要编印《掸学大系》,准备投资上百万元。然后要我帮助钱、帮助书,至放赚钱么,归你们。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都来找我南怀道!我本不想理会,但还是慈悲心肠.叫李省吾他们带一批书给你:有《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版本很好的;还有东初法师主持编辑的《禅学集成》,这套书现在已经买不到了,是从别人手里挖过来的。我还叫台湾的同学传真过来蓝吉富主编的《禅宗全书》目录第一页,这次也带来,供你参考。可是我倒要问一句:即使我把这些书都带来给你们,你们就把它们重新编排一下印出来,这又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3.
4.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枝叶逐渐生长,到夏天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却因为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第二年春天,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忽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即将攀上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儿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  相似文献   
5.
这是二十年来一个现实的故事。当我还在台湾的时期(1979),忽然看到一本《古今法律谈》的书,内容明白晓畅,很有意义。当时认为这是对唐律颇有研究的人所写,著者应是一位中年的学者。因此问同学们,有谁认识此人,我想见他。过了几天,曹励铁就陪着一位青年来看我...  相似文献   
6.
九二年接到不少读者来信,要求开辟一个专栏,帮助大家学点怫学。新年伊始,这个专栏由我主持,名之曰“经典导读”。其实这是教学相长,编者与读者一道进步的一块园地,希望大家一起来耕耘。这不是一句客气话。一方面是学员—读者,诸位虽是“导读”的对象,但导什么、读什么,最好还是由你们来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另一方面是导师—作者,光我一个人练不行,需要许多善知识、大德、学者、达人来帮忙。我愿做一个传递信息的勤务员,将学员—读者的问题转达给合适的导师—作者,请他们解答。我准备今后不断公布导师名录,请哪位导师解答哪种问题,学员可以自选;问题必须选自经典之中,是你认为既重要又难以理解的部分。这样导读是否可行?试试看。同时希望读者继续提出建议。这一期先编发了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的节录,谨向这位德高望众的长者致以晚生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布施学——《毗耶娑问经》选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佛教的布施学》,为南怀瑾先生1991年8月16日至21日在香港讲述《毗耶娑问经》的记录整理稿。时值中国华东发生特大水灾,南先生开讲这部系统阐述佛教布施原理的经典,尤具理论和现实上的指导意义。时过七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发生比1991年更为凶猛...  相似文献   
8.
片石滴水     
在今日大陆知识阶层,南怀瑾先生的知名度是无可置疑的高——虽然他本人四十五年未归,直到今年新年之初,才第一次回到内地。不过,和大多数读者朋友一样,除了读过南先生的书之外,我既无缘见其一面,也不太了解南先生的经历、心迹。直到编发本期诗稿,才有幸先睹南氏这首“南普陀禅七歇后语”,不禁立刻喝彩一声:好一个“江山无恙”!好一种旷世情怀!几天之间将其在腹中吟诵不已。缘何如此?在此絮叨恐有轻薄之嫌,不妨将古曲一首献与读者,作为背景知识一窥南氏胸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