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陈慧麟  陈劲松 《心理科学》2013,36(6):1470-1475
G-DINA模型是DINA 模型的一般化模型,具有补偿性和饱和性两个主要特征。G-DINA模型的补偿性特征契合了语言测验的综合性和多元性,G-DINA模型的饱和性特征则可以比较理想地应对语言技能的抽象性和难区分性。此项研究以代表性的语言测验类型阅读测验为案例,应用G-DINA模型对1029名被试的PISA英语阅读测验结果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两个假设:补偿饱和型认知诊断模型对多元抽象的语言测验的适应程度较高;G-DINA这一新生认知诊断模型可以被用来诊断较为复杂抽象的语言测验,且经得起统计学和语言学理论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2.
陆劲松 《现代哲学》2006,(6):126-128
2006年10月15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中山大学的数十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面向中国现实的唯物史观研究复旦大学冯平教授强调要做面向中国的哲学问题研究。她认为,“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问题更深一步讲就是理论问题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和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达成平衡和默契则是关键。冯平教授从自身曾经对于西方价值哲学的关注,到后来关注现实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体悟到哲学研究应面对现实真实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伦理学会、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和徐州市伦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传统美德与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于2002年4月12日至13日在徐州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伦理学界的四十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学者们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素质培养、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4.
黑尔认为,道德语言也能用形式逻辑规则来推导,且由此推出事实不蕴涵价值的结论。运用博弈论语义学方法从假言命题的角度对道德语言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事实对价值的蕴涵关系。黑尔研究了道德语言应用的语言环境情况,认为这种语境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语句语境"对道德命题没什么作用。引入博弈模型对此进行研究发现,道德语言意义的实现与道德行为在博弈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蜕变     
劲松 《天风》2007,(14):47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一粒麦子落在黑暗潮湿的土壤里,从外表看,它是在地面消失了。但是黑暗之中,却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萌发,脱掉原有的躯壳,进入到另外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