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认知都城开封的特殊性、后周太祖与世宗连续裁废寺院的基础上,结合开封的城市建设,通过对不同时期寺院的地理分布、世宗限佛后对寺院处置的考察,认为后周在开封的限佛活动主要是为获取旧城内部分寺院所占土地进而缓解官方用地紧缺的困境,创建新寺院并非统治者的主观愿望,更多地是为了安置裁废寺院与在京新受戒的众多僧尼。官方转换旧城空间的努力,在北宋初对佛教政策发生改变后仍在进行,而等觉禅寺的迁址就是很好地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了的弥勒佛,以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契此为原型发展而来,已为今人所认同。在研读五代史料的过程中,发现高僧行修的言行事迹颇有大肚笑口弥勒佛的某些特征。固然布袋和尚契此对大肚笑口弥勒佛形象的塑造有重要影响,但尚有一定差距。结合史实,笔者认为在大肚笑口弥勒佛演化过程中,除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外,也融入了高僧行修的某些体态相貌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