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神仙传》中彭祖、沈羲、李少君等几则"天人感应"故事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天人感应包括"天人同构"与"彼此感应"两方面。天人感应并非葛洪首创,《神仙传》中天人感应的思想渊源可以沿《列仙传》追溯至董仲舒的宗天神学。进一步的研究告诉我们,董仲舒思想是对春秋思想中"天人感应"思想的发挥,而处于巫史传统中的春秋思想又是神话-仪式思维的直接结果。结合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笔者认为天人同构及其感应关系源自巫史传统,它是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先民所共同具有的一种神话-仪式思维。作为原型思维,天人感应在历代文学文本中以不同面貌呈现,它是这些互文文本中的"可交际单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不断地被置换、变形和重新书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