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五年西方心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宇倡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1,34(4):1017-1023
摘要:以《心理学公报》、《心理学评论》和《心理学年度评论》三种心理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从2005年到2009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引用率等方面对国际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心理学发展趋势,指出基础/实验心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但研究方法、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认知、学习与记忆、决策与判断、情绪健康等主题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启发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方法和统计的训练,关注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跨学科、多层次整合的研究以及拓展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通过文献检索, 纳入文献65篇, 总样本量为8103。异质性检验发现, 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 敏感性分析显示, 使用One-study removed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呈显著正相关; 次群体检验表明, 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关系受对比方式的调节与影响, 但不受群体和测量工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正念对自我同情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同时随着对比方式的不同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而群体和测量工具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并无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是指人们在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性生活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 由于对抗压力所引起心理的积极变化。本研究对国外创伤后成长进行归纳概括, 论述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如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益处寻求和意义建构。此外, 归纳了基于不同视角的PTG模型, 提出了促进PTG的干预策略, 针对PTG实证研究中某些相关变量的测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未来应着重于开展具备多个评估点的纵向研究, 建构适用于不同人群的PTG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靳宇倡  王冠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647-1657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在解释道德动机的各种理论中, 道德动机模型(Model of Moral Motive, MMM)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理论。该模型透过一个新颖的视角, 强调趋避两种动机调节方式在自我、他人和群体背景下产生的道德动机。通过对MMM模型综合性的分析, 并且横向比较了道德基础理论(MFT)和行为/结果双系统模型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理论, 挖掘出了MMM模型的比较优势, 如强调利他、聚焦于自我的道德动机、群体道德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等。由于MMM模型是基于西方道德观提出的,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西方道德动机的心理与脑机制与国人的异同以及文化差异对道德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远程心理服务(Telepsychology)是利用远程通讯技术提供心理服务的新兴心理服务方式, 虽然在COVID-19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仍缺乏相关行业应用规范及专业培训体系。现有的远程心理服务三维模型以应用环境、应用领域、应用方式为服务框架, 结合九个应用领域开展远程心理服务。我们根据已有研究提出了以咨询师、治疗方法、远程技术手段为主要因素、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远程心理服务应用模型。人工智能在远程心理服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目前, 远程心理服务正以蓬勃的态势极速发展:其在提高心理服务督导效率、减少服务成本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同时在心理服务从业人员对远程心理服务的接受度、来访者的适应性、重视程度方面也面临着挑战。未来远程心理服务可以在监管体系、从业者培训、远程应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催产素(oxytocin)被称为“社会键(social bonds)荷尔蒙”, 时刻影响着社会行为和认知, 其中包括情绪识别。目前, 关于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主要有3种观点:(1)催产素选择性地促进个体对积极情绪的识别、减慢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2)催产素选择性地增强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3)催产素提高对所有情绪的识别, 与情绪效价无关。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情绪效价、性别差异和精神疾病。此外, 还运用社会显著假说解释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作用。催产素可能对情绪识别障碍类精神疾病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究催产素与情绪效价的关系, 考虑性别等个体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催产素的临床应用并拓展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是否能被确认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目前的争议来自三个方面:概念上难以明确IGD与正常游戏行为,其他精神障碍之间的差异, 且上瘾对象仅为网络游戏或包含线下游戏并不明确; 鉴定标准上DSM-5总结的9条标准没能刻画IGD的本质特征, 现行的18种诊断工具在内容,诊断阈限等方面参差不齐; 研究方法上缺乏理论支撑, 过分依赖问卷数据, 忽视电子游戏的积极作用.争议内容体现出研究者对网络游戏行为本身缺乏理解, 因此难以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游戏行为.未来研究应考虑回退到对网络游戏行为的研究, 对网络游戏类型特点,影响网络游戏行为的各因素以及电子游戏的积极贡献做深入探讨, 以达到从本质上明确网络游戏成瘾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Emoji是一种从最初模仿挪用日式动漫符号, 到后来日益扩展其使用范围的图像符号体系。自从1999年Shegetaka Kurita创造Emoji以来, Emoji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 目前已成为数字交流中代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线索的主要形式, 并成为全球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Emoji本身具有有趣、形象、生动和幽默等特点, 在网络交流中具有表达情感、加强表达、改变语气、维持或增进人际关系等功能。同时, 其使用会受到性别、文化、语境和平台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随着Emoji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 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至网络交流之外的心理测量、商业营销、法律判决以及情感分析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进一步探索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2)加大对Emoji在其他领域中应用情况的进一步研究; (3)更加深入探索Emoji的神经生理机制; (4)从认知加工角度来探讨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现有的暴力游戏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实验研究进行元分析。总共纳入24篇研究, 产生28个独立样本, 涉及被试2449人。结果表明, 暴力游戏助长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总效应接近中等程度; 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效应受文化类型和被试群体类型的调节, 但不受测验方法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效应值显著大于东方文化的效应值; 其对小学生、大学生、中学生攻击性认知的影响效力依次递减, 各测验方法之间的效应值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社会支持与成年早期孤独的关系,调查了556名大学生,运用SEM法、Bootstrap法、多组分析法考察社交自我效能与负性情绪在其中的影响机制及留守经历的调节。结果表明:社交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社交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留守经历对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关系存在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了社会支持影响孤独感及社交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在其中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