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周易》虽然具有大量论述“天道”问题的内容,但人道才是它关注的中心所在,所以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由忧患而思天下之和谐,而思一人伦秩序之建立,而思探求一安身立命之道,这实为作易者的用心之所在。同时,《周易》中固然也涉及到许多条祀鬼神、占筮卜问的内容,但在作《易》者那里,隆重的祭礼、繁琐的程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对待神灵的那份诚敬之心。对此,李鼎祚道:“鬼神害盈祸淫福善,若人君修德,至诚感鬼神,则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故观龠而不观盥,飨其诚信也,斯即‘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龠祭,实受其福’之义也。”…  相似文献   
2.
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流派,儒法间的合流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件极可重视的事情。这一合流现象大致完成于秦汉时期,它的发生既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其社会历史的需要及其所提供的现实土壤。而其后果一是在儒家“道”尊干势的传统之外,确立了君尊臣卑观念的合法性;一是纳礼入法,导致了礼教的法律化和儒家化的法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并维护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及其基本性格,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