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医不嫉害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既妨碍医药事业的发展,又不利于医家个人医术的提高,是医学界的一大忌。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中告诫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嘘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玄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面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孙氏又在《论治病略例》中愤慨地说:古来医生  相似文献   
2.
医不贪色     
我国古代医家历来十分尊重女性患者。明代医生李梃指出:“在珍治妇人疾病时,一定要首先向患者家属询问证色,舌象以及饮食等有关方面的情况,然后随其所便,如果病情较重,就在病床旁边隔着帐纱诊视,如果病情较轻,就在门外,隔着门帘观察。同时,摸脉的时候,还必须用薄纱盖上妇人的手臂。”这些固然说明李梃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但另一方面,从中也不难看出,古代医家是十分尊重女性患者的。另外,李氏还特别强调,对待:“寡妇更应该敬重百倍,决不可将此视为小事。”  相似文献   
3.
医不贪财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应该以治病救人为目的,不应贪图钱财。唐代名医孙思邈言:“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络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冥中,自感多福者耳。”清代名医费伯雄劝诫学医的人,只能抱有救人的愿望,不应带有谋取私利的私心。宋代张杲在《医说》中言:“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守仁义。”不贪图名利,而“专博施救援之志”。明代龚信在《明医箴》中说,作为一个高明的大夫,应该“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无论贫富贵贱,在治疗用药时都要同等对待。李梃《医学入门》曰:“治病既愈”是医生份内的事情,不可过多地向病人索取财物,“但当听其所酬”。如果患者家境贫寒,就应“一毫不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