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军豪  岑国桢 《心理学报》2000,32(2):190-196
面对一个人的犯过行为与其遭到的继发灾祸,Piaget指出儿童具有作出“上苍公正”判断的特点,且是其道德发展的表现。Karniol的研究则发现不同的结果,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研究以我国106名6-10岁儿童为被试,所用的研究材料与Piaget和Karniol相比,在情境故事的结构、内容和因素控制上作了较周密的考虑。研究发现,我国6-10岁儿童对这一问题存在着四种判断反应类型,这些判断反应不仅具有道德的性质,还与儿童的因果关系推理能力的发展有关。而且,我国儿童从前因果性解释到因果性解释发展的转折年龄约在8岁左右。此外,本研究对影响儿童判断反应的因素,如情境故事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可能隐含的内在公正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