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控制点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B·罗特于1966年提出,意指个体解释其成功和失败的倾向性。根据控制点可将学生分为内控型与外控型。内控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都是自己的能力等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所作的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并相信奖赏依赖于自己的行为,他们倾向于慎思、任务定向和持久性。而外控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受到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摆布的影响,并认为奖赏不依赖于自己的行为,他们倾向于分心、敌意、更少任务定向。当然,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极端内控者和极端外控者并不多见。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轨迹点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心理学家对控制点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一、什么是控制点自从罗特提出控制点的概念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对此下过定义。一般来说,所谓控制点,就是人们在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影响自己的活动及其行为结果的各种心理力量的看法。有关控制点的精确术语叫做强化的内控和强化的外控。如果人们把强化物(分为正的和负的)看作是自身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