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城中村社区营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此,结合广东深圳城中村现状和国内外社区营造研究,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深圳城中村社区营造策略。研究发现,南头古城通过社区营造,改善了整体环境,完善了社区功能,带动了商业、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对深圳城中村社区营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古今之争的视野分析现代西方哲学的现代本质,并且展示"哲学与政治"这一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古代与现代所呈现的特有图景.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理想国》开篇所揭示的叙事方式、地点、时间、人物等要素,表明它并非一部纯粹哲学的或纯粹政治的著作,它的主题是城邦与人这一政治哲学的故事。结合《理想国》.中译本对开篇的翻译,本文:还论及政治哲学研究中译注疏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S.罗森  成官泯 《世界哲学》2005,(2):43-57,F003
本文译自《难以描述的日常性:哲学的可能性之研究》(The elusiveness of the ordinary:Studies in the possibility of philosophy,Yale University Press,2002)第三章:"康德和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先验替换".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及其后继者非常关心幸福或至福,把它当作人类努力的最高实现,康德在这点上与亚里士多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管他以配享幸福来代替幸福.但是,虽然他承认幸福是人类努力的一个基本目标,他对幸福论的攻击则为19世纪突显的诸如以满足(黑格尔)与工作(尼采)来替代古典的幸福观作了准备.我们可以满足于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以配享幸福,即便我们不能肯定因而也不是真正幸福的.满足无疑低于幸福,而工作则意味着在无尽劳作这有限意义上的满足.在20世纪,幸福被代之以焦虑(克尔凯郭尔已经讨论过并把它从属于宗教的拯救或永福)与本真性(海德格尔).作者认为,幸福观的这种没落史与实践哲学的持续败坏,和它在现代数学与经验科学图景下的转型有关,而加速其没落的,则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兴盛,更不用说行为理论与更时髦的人工智能哲学了.在这一章中,作者让亚里士多德分别与康德和海德格尔这两位现代大哲对质,意在让我们看到完全免于先验论或本体论意图的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如何不同于先验论或本体论意图的理解.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对质点在于从日常或前理论生活中形成出德性的方式不同,而另一对质的要点则在于把日常生活变形为本体论,伦理与政治于是从对"日常性"的考虑中被清除掉了.译者认为,作者所努力的方向,即把现代大师放在更广大的背景特别是古典的视野中进行考察,对于我们如何以适当方式继承自康德以来的现代哲学传统,意义重大.本文所翻译的是这一章的前半部分,题目是译者所拟.  相似文献   
5.
成官泯 《世界哲学》2009,(6):122-126
希腊或西方文化是我们的他者,我们要完整地认识自我,必然也要认识这个他者。但研究希腊哲学的必要性也许还在于:即便仅仅为了认识我们自身的传统也必须研究希腊哲学。一百多年来,对西方认识的浅见支配了我们对自身传统的认识,所以,为真正认识自身传统,我们竟然首先需要真正认识西方。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深入思考了中西方之间这种真正认识的可能性与限度,我们今天立志研究希腊哲学,就是为了未来中西之间可能(或不可能)的在根源之处的交会。  相似文献   
6.
这次,我应新加坡广化寺师友的邀请,于三月间赴星参观访问.新加坡佛教团体见到我从中国来星访问,大家特别亲切,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款待,隆情盛意难以言表.最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每到一处,都可以看到新加坡佛教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又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倍觉法谊情深.宾主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福建黄檗山万福寺,是汉传佛教圣地,源远流长,在国内是一座有名的古刹,对东南亚各国,尤其是日本的佛教,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该寺的修复,中外人士都十分关心,现由政府拨款和十方善信赞助进行修建,其第一期工程已暂告结束,接着是进行第二期工程——重建大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