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论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启了近代以来关于公德和私德持续不断的学术讨论热潮。梁启超对公德和私德概念的使用是受到日本近代思想家的影响,所以东亚视阈是理解其思想的一种有效补充。基于这一视阈我们可以发现,梁启超与日本早期公德私德论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以积极性和消极性作为区分公德和私德的重要标准,并在此标准下将儒学评价为消极性的私德,不过梁启超仍然重视儒学的消极性作用。从《论公德》到《论私德》,梁启超言论活动的重心虽然从公德转向私德,但是他的思想结构并没有变化,即始终是在消极性私德的意义上重视儒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作为食品的茶从最初的物质属性("饮")发展出审美属性("品"),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探究这种发展的深层意蕴不难发现,这是人的主体性在人与物的关系中逐渐确立的一种过程。其中,作为最高审美形态的"品茗"文化的出现,使茶超越饮食文化领域,上升到具有哲学意蕴的审美范畴。然而,本文通过分析"品茗"中的审美要素,指出其中所倡导的"求真"并非寻求茶·人一如观照之境,而仍旧停留在人与物之主客悬隔的状态;其中所揭示的所谓中国茶道,虽然拥有"法自然"之道的探索倾向,却没有进入对以"茶"载道、以"茶"弘道之崇高精神的自觉追求,本质上无法超越身份、学识、价值观相近的少数人之间的趣味性、奢侈性消费的层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