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是刘纲纪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美学研究具有总结性的成果。他力图寻找中国哲学与美学内在交融的渊源、根基,力图使中国美学内在的精神脉络更加清晰彰显。在他看来,《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首先并不在于它所提出的个别直接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如“美”、“元”、“亨”、“利”、“贞”、“神”、“文”、“象”、“数”、“大和”、“阳刚”、“阴柔”等),而在于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如果说刘刚纪在撰写《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周易”专章时还只是初步对这个思想体系进行了抽取、…  相似文献   
2.
从孔子“生平的开端”看其“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从孔子所言“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出发 ,来看孔子卑贱的身世和自学“六艺”的艰辛 ,我们就能从这隐藏着伟大思想家思想秘密的“生平的开端”里 ,得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必然与他生命的遭遇相一致的结论。“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表现为 :仁者必有勇 ,仁者定无忧 ,仁者践履成 ,仁者从先进 ,仁者非天纵 ,仁者无成名 ,仁者显全德  相似文献   
3.
生命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伟大精神──评《周易美学》邹元江新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易美学》,是刘纲纪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新著,它是继著者撰写的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之后,更深入阐发中国美学思想精髓的又一力作。在论...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我们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苗元江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03,26(3):535-535
要了解当代心理学就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学是科学心理学的重要支柱,是心理学走向应用的有力工具,也是现代心理工作者必备的核心要素。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瑜教授主编的《心理测量》(2001年),凝聚了作者数十年心理测量研究与教学功力,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充分反映了心理测量学科的完整风貌以及最新进展,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德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德育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导入心理技术,丰富与发展现代德育体系。伴随着素质教育运动的广泛兴起,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受到社会的日益关注。如何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成为德育的热点问题。基于这种背景,我们从19...  相似文献   
7.
新民晚报杭州讯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正为一个三百二十四年前逝世的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马尔蒂诺·马尔蒂尼修建杭州的坟墓。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 Martini,一六○七年~一六六一年),早年醉心于中国文化,三十七岁时(1643)来中国后就不愿回去。他改名卫匡国,字济泰,居住杭州。在明、清之际生活在浙江兰溪、杭州、绍兴并曾在南京、福建进行过宗教和文史  相似文献   
8.
幸福感研究新视角——社会幸福感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幸福感研究实际上存在三种思路,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所谓社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关系质量的评估,他包括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五个维度。社会幸福感为现代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国外社会心理学领域中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学领域扩展与深化了现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外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关主观幸福感研究的5个方面的新进展:适应与主观幸福感、记忆与主观幸福感、消极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友好关系与主观幸福感、文化与主观幸福感,勾画出了幸福感的完整风貌,增进了心理学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说明桃之“稚”的物理特征 ,他又说 :“桃至拱把以上 ,则液流蠹结 ,花不荣 ,叶不盛 ,实不蕃。”这样细致地描述桃之“稚”的物理状态 ,的确说明船山受到同时代的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影响 ,难怪有学者断言“船山是一位理性主义诗学家 ,而非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诗学家” (陶水平 ,第 1 6 0页 ) (这个说法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此处不申论 )。依照以上的推论 ,我们似乎可以将前文所引的达到了“生活的真实”或“艺术的真实”的看法颠倒一下 ,即“夭夭”、“蓁蓁”之说才不过是追求生活的真实而已 ,而真正达到艺术真实的是“沃若”之笔。“沃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