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今离婚新动向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是继50年代初、60年代末、80年代初三次浪潮之后的第四次离婚浪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平均年增10%。1992年中国离婚人数破纪录地达到90万对,1993年预计将突破100万。从不久前完成...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学者阿·金西于1948年公开发表的名著《金西报告———人类男性性行为》(SexualBehaviorinHumanMale)是一部划时代的性社会学巨著,至今已整整40年了。适逢中国性学事业方兴未艾之际,有必要对此作一番回顾与评述。一、金西其...  相似文献   
3.
关于“老来有伴就是福”的社会学思考储兆瑞,刘燕石人口老化现象作为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又必然带来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老有所伴”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如何解决好“老有所伴”问题,使老...  相似文献   
4.
张伟新  储兆瑞  张菁 《学海》2002,(3):74-77
作息制度是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又保证了劳动者有一定的休息、娱乐时间 ,对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朝八晚六”的作息时间 (即上午 8时上班 ,中午休息 2小时 ,下午 6时下班 ) ,但随着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 ,城市规模扩大 ,生活质量提高、文化需求增长 ,这种传统作息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 ,关注、研究作息时间与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趋势的互动关系 ,积极、稳妥地推进作息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于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培养和重视,反映了社会的需要;这对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造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对减少犯罪、维护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稳定,对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因素及其防范对策作社会心理学的分析和思考。一、未成年人犯罪态势严峻1999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显示,9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