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动作反应过程中速度:准确性权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未多  王小铭 《心理科学》1993,16(5):291-294,278
本文以127名运动员为被试,通过Acuvision 1000(视觉/动作反应测试系统)设置三种不同定向要求的动作反应任务,以研究运动员在完成长距离准确性动作反应过程中速度——准确性权衡的特点及其习惯倾向的群体差异.结果表明:①在高速度要求下,女运动员准确性下降程度大于男子,但在高准确性要求下,其准确性程度较男运动员好。②开放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在速度和准确性两方面均优于闭锁性项目运动员,特别是在高速度要求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医学伦理学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广西医科大学社科部(南宁530021)蔡建章李小萍一、精心编好实用性教材,是搞好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前提条件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改革首先要认真抓好教材的改革与编写。目前这些教材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三个主要问...  相似文献   
3.
天消 《法音》2007,(7):27-27
7月3日上午,上海佛学院第九届僧众班和第七届尼众班学僧毕业典礼在玉佛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军事伦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规范体系研究和教育应用研究进行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梳理,循此而提纲挈领地把握当代军事伦理学科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国防军事伦理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前瞻式的描述,并揭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6.
当下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流行率较高,本研究旨在通过个体中心方法探讨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的模式与关联因素.选取初高中生843人,调查了自伤行为、自杀意念与预测因素,进行潜剖面探索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1)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存在两个亚组,分别为"低自伤-低自杀意念组"(双低组)和"高自伤-高自杀意念组"(双...  相似文献   
7.
果戈理曾呼吁国人认真研究自己的国家,洞察人民心灵中隐含着的各种光明本性和黑暗本性,把这看成是每个人的重要宗教的和道德的职责,但他却得出如下的沉郁的结论:“在俄国存在着对俄罗斯的巨大无知”。《死魂灵》作者是在俄罗斯文化正值黄金时代讲这句话的,这可能使人大惑不解。俄罗斯文学的果戈理时期——19世纪30—50年代,繁花似锦,它不仅为俄罗斯,也为欧洲贡献了出色的成果。这是民族自我意识高涨的年代,是T.格兰诺夫斯基和村斯坦凯维奇、fi恰达耶夫和地霍米雅科夫、B别林斯基和地·赫尔岑、M.彼特拉舍夫斯基和中.陀思妥耶…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利玛窦等传教士为了传教而采取的尊重中国文化的做法,引起了方济各会、多明我会传教士的反对,由此爆发了著名的“礼仪之争”。这场争论进行了半个世纪,最后导致了中国清政府的“百年禁教”。其起因主要是: (一)利玛窦传教思想引起的争论“礼仪之争”的导因是从对“尊孔祭祖”和对中国文化中的“天主”与“上帝”等问题的争论开始的。但是,在当时的传教士中,并不是都如利玛窦那样对中国文化习俗给予应有的尊重,且一些人不愿下功夫学习中国文化,又带着欧洲文化至上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及习俗采取轻率否定的态度,对利玛窦…  相似文献   
9.
我心素已闲     
喜欢安静。不与人语。 安静的时候,听一些古筝。听朋友读我的随笔《樱花呀樱花》。 听着听着,会睡着了。 越来越喜欢安静的东西了。清幽,散发出浓烈的清幽。莲的气息,或者薄荷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镜天 《天风》2009,(5):48-49
主日崇拜中听到台上的牧师讲了一句话: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出路.这让我不禁想到"六尺巷"的故事,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块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把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到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之后,两家的礼让之举传为美谈.给人让路,自己也有了路,并且路更宽.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