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孔子许管仲以“仁”,同时又认为管仲僭妄而不知礼。究其原同:一,孔子以复兴周道为已任,然时代在发展,东周以来僭奢失礼普遍存在,激愤于礼坏乐崩,进而斥责管仲不知礼,借以表明自己维护礼制的态度;二,孔子认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有仁然后有礼,没有礼屏不碍于有仁。孔子不拘泥于礼的细节许管仲以仁,是以维护礼制、忠于国家为标准的。  相似文献   
2.
齐俗“怯于众斗,勇于持刺”究其原由,应是齐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使然。齐地不利于农耕适于工商,商品经济的繁荣使齐人卷入了商品经济的漩涡中,富于竞争性的商贾习气使齐地民俗礼教精神淡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契约式,加之工商社会人民具有较大的空间流动性,造成氏族组织松驰,故而于众斗中怯。但东夷人尚勇好斗又为齐人继承并发扬,同时齐统治者尊贤尚功的国策刺激了人民竞争,齐尚武勇蔚然成风,“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自然勇于持刺  相似文献   
3.
侯强 《管子学刊》2001,(2):49-52
齐“巫儿”婚俗始于春秋时期,直至汉代仍在齐地流行,是周代“同姓不婚”主旋律下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齐巫风仙气的浓郁,为齐婚俗带有“巫”的成分提供了良好的生成土壤,而商品经济的发达,又使齐地风俗体现出礼教精神淡薄,加之东夷土著习俗根深蒂固的影响,使齐婚俗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侯强 《管子学刊》2003,(3):75-79
齐“巫儿”婚俗始于春秋时期,直至汉代仍在齐地流行,是“同姓不婚”主旋律下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关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关于“夷人文化”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和实事求是的观点。齐桓公“淫于骨肉”说是有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齐“巫儿”婚俗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