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应用已从科学家的实验室步入生产领域、交换领域、管理领域、教育领域直至家庭生活领域。美国学者理查德·伊什乐曾预言,到2000年,“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机,儿童的教育将开始于家庭,并从那里延续下来。大部分学生运用这些电子产品在家庭里进行学习。”“教育的决策人和教师们,应该努力使80年代,乃至未来的年青人,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不管他的预言能否实现,但有一点可  相似文献   
2.
侯慧明 《法音》2021,(8):47-51
岩山寺,古称灵岩院,位于繁峙县天岩村。金正隆三年(1158),建正殿(即水陆殿)五楹,并在殿内绘制水陆壁画,又建文殊殿(南殿),并于金大定七年(1167)绘制完毕南壁。南殿西壁壁画南侧上部题记曰:"首□□□□发诚心益舍净财愿画西壁□诸人名姓如后:□□、赵园、□□、母段氏、霍庙、韩氏、王政、高氏、博德、冯氏、□□、母王氏……大定七年(1167)前二十八日画了灵严院,普画匠王逵,年陆拾捌,并小起王辉、宋琼、福喜、润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考察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的发生率为96.3%,具有普遍性;(2)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歧视知觉、孤独感、心理韧性与攻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其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4)同伴侵害与攻击性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是否留守及单亲与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可为探索留守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桑东辉 《孔子研究》2013,(4):119-125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两个重要命题:"美德即知识"和"美德可教"。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是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知识,是超验的,而不是那种个人的、主观的、经验的意见,因此,相对于不可教的主观意见而言,美德是知识,是可教的。围绕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等智者的主要分歧在于:苏格拉底认为人具有自身的善,教化主要是让人发现自身的善,以增强自身内在的道德自律;格劳孔则更强调人性的自私,强调法律等外在他律。就美德与教化的问题,中国古代哲人也进行了深思,特别是儒家对美德与教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孔子基于"性相近,习相远"而重视道德教化,孟子主性善而强调反求诸己,荀子主性恶而重视礼法约束,王阳明的致良知则在孟子良知说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道德教化与知行合一的关系。中西哲人有关美德与教化的讨论体现了人类对于普世道德的追问,同时也展现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旨趣。  相似文献   
6.
则韵     
正泡茶时,许多人从来都只是凭感觉往器皿里放茶叶,方式简洁随意。早在唐朝,日本使者就将华夏民族的饮茶习惯带回岛国,秉承韵味十足的礼仪,整个过程时刻保持敬畏态度。《茶经》中记载,烹茶时量取茶末投放的量具称之为茶则。则者,量也,准也,度也。精准地量出适量的茶叶,遵循茶道烹煮后才能饮上一杯口味上乘、回味悠长的佳茗。口渴时,端坐静候千回百转后才呈  相似文献   
7.
8.
加工流畅性和提取流畅性与学习不良儿童学习判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瑞鹤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8,40(9):994-1001
流畅性是个体做学习判断(Judgements of Learning, JOLs)时的重要线索,主要包括加工流畅性和提取流畅性。实验采用联想字对作为实验材料,把做JOLs的时间分为即刻JOLs (Immediate:I)(学习完一个项目立即判断),短时延迟JOLs(Delay condition: D1)和长时延迟JOLs(D2),考察不同JOLs时间条件下,流畅性线索对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的JOLs的不同预测模式。被试为普通小学五年级学习不良和一般儿童各20名,结果发现,一般儿童在I条件下主要利用加工流畅性,在D条件下主要利用提取流畅性做JOLs,而学习不良儿童无论在I还是D条件下均主要利用提取流畅性线索做JOLs。加工流畅性在I条件下效度较高,提取流畅性在D条件下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切入口,对情绪调节理论进行了阐述: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把情绪调节看作被动防御机制,情绪调节困难导致心理问题;情境观把情绪调节看作为应对情绪情境即时的心理反应,策略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相关;过程观认为情绪调节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相关,后又把调节过程扩展到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所持续时间,时间与心理健康相关;结构观认为情绪调节结构的差异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