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联,由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伟大革命改造,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普遍无神论化,因此,在苏联社会生活中,科学无神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得以充实和扩大,科学无神论同物质和精神实践的各方面、各领域的联系得以巩固和完善。在信教者中间,虔诚狂热的信徒逐渐减少,这类现象证明,宗教在我国社会中的影响正在减退。  相似文献   
2.
宋仕婕  佐斌  温芳芳  谭潇 《心理学报》2020,52(8):993-1003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 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 (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 高群体认同者对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 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积极行为, 且消极情绪反应对此起中介作用。研究扩展了群际敏感效应的适用范围, 并为探讨其内部机制和后续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江汶  佐斌 《心理科学》2013,36(1):157-163
大鱼小池效应(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是解释不同教育情境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一个特定概念,Marsh将其定义为:能力同等的学生,在平均成绩较高的学校或班级里的学业自我概念较低,而在平均成绩较低的学校或班级则学业自我概念会较高。大鱼小池效应包括学生采用概括他人和特定他人的比较标准所分别产生的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社会比较对学业自我概念形成具有特定影响。大鱼小池效应的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的改进、调节变量的控制和跨文化比较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62名武汉城区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小学生关于农民的总体形象.研究发现,城市小学生对农民的总体印象是勤劳朴实、生活艰苦、重视亲情人情;小学生对农民的印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他人和小学生的直接观察;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随着年级的上升更加客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一个教区是是否需要设一名或数名助理主教协助正权主教共同管理教区,应该看这个教区的教务工作需要来决定。按照天主教的传统,比较火的,重要的教区,由于繁重的教务活动等多种工作,正权主教往往需要任命一名或者多名具有主教神品和神权的助理主教协助工作。所以一个教区需要设置助理主教也就是说明教会工作发展的程度。正权主教:是宗徒的继承人,具有宗徒传下来的可祭、司训、司牧三权。其神圣职责是管理好托付给他的耶稣基督的教会,即自己的教区和教友群众。能祝圣主教或神父,並施行坚振圣事。  相似文献   
7.
情境与互动:人际互倚及其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菊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28-835
人际互倚理论主要关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文章介绍了互倚理论的历史发展,论述了人际互倚理论发展中研究方法的改进:从结果矩阵到转换细目表。方法的改进推动了重视情境的人际互倚情境模式的发展,使人际互倚理论从研究静态人际互倚关系转向研究动态人际互倚的转换过程。该文还对人际互倚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2012,44(1):14-29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眼动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非面孔线索未掩蔽和掩蔽时, 感知男性化技术与原始照片条件下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 性别二态技术条件下, 非面孔线索未掩蔽时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实验2表明被试对男性面孔的平均瞳孔大小和注视次数均大于和多于女性面孔, 首次注视时间短于女性面孔; 被试对男性化面孔的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持续时间均长于女性化面孔。  相似文献   
9.
群际接触理论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晶  佐斌 《心理学探新》2004,24(1):74-77
群际接触理论是关于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其核心是过失无知现象,该理论认为通过在最佳情境中进行接触能减少群体间的偏见。该文阐述了Allport的接触假说,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其他研究者对Allport接触假说的质疑及其对理论的完善,最后对Pettigrew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陈晶  佐斌  周少慧 《心理科学》2004,27(4):833-835
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法,调查531名5—16岁中国儿童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以及儿童对中国人身份的喜欢程度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被调查的5—16岁中国儿童对中国人持积极评价,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有积极的情感体验。(2)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中国人形象的积极评价先上升后下降,随后有所回升,其中9—10岁儿童的评价最为积极。(3)儿童对中国人身份的喜欢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对5—10岁的年幼儿童来说,对中国人的评价与喜欢成为中国人的关系不大,11—16岁的年长儿童则能更加紧密地联系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