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玄之争”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2月14日,现代新儒家学者张君励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对科学主义提出批评。演讲词随之发表于《清华周刊》第272期(以下引张氏语,来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同年4月,科学主义者丁文江在《努力周报》第48‘49期上发表了《科学与玄学卜文,加以批驳,斥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构思巧妙,通俗清新,脍炙人口,后人推崇备至,纷纷仿作。今录几篇具有时代新意的健身养生铭,供读者玩味,为中老年朋友的休闲生活增添些许乐趣。《老人铭》:年不在高,用脑则灵;资不在深,读书则明。斯是老年,唯吾独馨。书画怡且乐,花木映眼明。谈笑有知己,往来无俗丁。可以练书法,诵《诗经》。无谗言之乱耳,无虞诈之劳形。气清观宇宙,情趣在童心。心里云:何老之有!  相似文献   
3.
正首先申明,这里讨论的"儒学"只是当前中国大陆的儒学,而且不是指的作为学术史——例如思想史、哲学史研究对象的儒学,而是指的作为当下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活的思潮、乃至一种思想斗争形式的儒学。以下的讨论,将紧扣这次会议的主题"十年来儒学变迁之大势与发展之展望";同时,将论及《孔子研究》编辑部所约定的话题"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我将尽量客观地描述当前儒学的态势,最后再谈一谈我对儒学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景。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十月中旬,以京都大学教授竺沙雅章为首的日本中国佛教历史遗迹访问团,在我省大同,太原、五台山、临汾等地参观考查期间,在太原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宋玉岫、张海瀛、《晋阳学刊》主编高增德、山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裕民及《五台山研究》编辑部的部分同志,进行了学术文化交流。此处选登的这篇文章,就是日本大谷大学文学部助手桂华淳祥撰写的论文。桂华淳祥曾在北京留学期间来过太原。这次是他重游故地,看到太原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并祝愿我省四化建设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情本易学的自然生态论揭示《周易》自然观念的“大生命”本质,穷究“天人之际”的生态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6.
上古“鬼”“神”的分别是:“鬼”指人鬼,其他为“神”。《易经》有“鬼”字无“神”字,并非没有神的观念,而是没有“神”的概念。《易经》的“天”“帝”即神。“天”是至上神,即超凡存在者;“帝”与“天”同义,同位同格。“天”“帝”不仅是至上神,而且是唯一神。蓍筮不是超凡的,而是超验的,即人的一种超越经验世界而通达超凡者的努力。《易经》的超越观念存在矛盾:一方面肯定帝王的超验性、神圣性,另一方面又解构帝王的超验性,否定帝王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以来泰国华人穆斯林的身份认同的变化,旨在阐明泰国华人穆斯林群体不能简单地被归为一个同质化的群体,对此类人群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地方或国家的层面上,华人穆斯林在所处社会中的"同化"问题是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道德冷漠,一般是指人们的道德感、道德经验或道德判断的匮乏,它通常表现为道德敏感的丧失和道德判断的搁置、道德意志或道德勇气的缺乏,以及道义感或道德是非感的丧失。道德冷漠作为现代社会的道德症候,是现代经济的市场化、道德的功利化、社会的去道德化的结果,也是熟人社会解体、陌生社会形成、个体原子化发展的结果。针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冷漠症,首先,要重建公平正义的经济社会秩序,奠定道德实践的现实伦理基础;其次,要将现代市民社会塑造为道德共同体,奠定道德实践的公共性的社会基础;最后,要探索"远距离道德"的可能性,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关联进行理论奠基。  相似文献   
9.
摘 要 本研究结合fNIRS技术,考察了美术训练学生和普通学生在中国画审美一致性上的差异。行为上,虽然两组被试在审美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评分一致性上,美术训练学生相比普通学生在“好看”评分上更一致。脑活动上,美术训练学生右侧颞顶联合区的16通道和24通道的神经活动一致性显著高于普通学生,且美术训练学生的神经活动一致性与“好看”评分呈负相关。本研究揭示了艺术专业知识对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性,且神经活动一致性可作为中国画审美判断的一项潜在神经标记。  相似文献   
10.
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可视为一种“生命哲学”或“生存哲学”,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存结构”或“生命结构”,而这种生命结构本质上又体现为阴阳结构.阴阳结构或阴阳范畴,从其内容来看,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同时也是我们的心灵境界,体现了一种生命关怀或“生命忧患”意识;从其形式方面来看,则是一种“结构思维”方法。当今人类面临着许许多多紧迫的世界性、全球性问题,以《周易》哲学为代表的中国生命结构哲学或许能够给我们以相当的启示.答案就是;多元一体,共存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