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上海市176名”好妈妈“和102名”普通妈妈“为被试,比较她们的人格特征、家庭教育方式及二者间关系的异同。其人格测量采用卡特尔16PF问卷,家庭教育方式测量采用万云英编制的《家庭教育类型问卷》。结果显示,”好妈妈“与普通妈妈在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等因素上有明显差异,在其他方面则无差异。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好妈妈“与优等生普通妈妈无差异,与差等生妈妈的差异显着。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创造能力,已成为与国家昌盛,民族繁荣休戚相关的大问题,引起了当今世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本市有几所小学已开始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那么,这种训练有无必要?是否可行?在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培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本研究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阶级斗争及矛盾日益尖锐。在此期间,代表不同阶级和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家、教育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学说,互相争论,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争鸣中,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家提出了有关性善、性恶的理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性观。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刭汉、唐至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可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实际上是对人的心理实质,以及心理发生、发展和遗传、教育、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阐明中国古代学者对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据国内外调查,中小学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5%—10%,在我国,每个班级里总有3—5个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若就全国而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找出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差生改变其不良处境、提高其学业成绩,是教育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构分析的不同策略对理解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云英 《心理科学》1993,16(5):279-284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索、检验读者分析文章结构的不同策略对理解文章深层意义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二个实验,每个实验均提供三套各不相同的启发、引导测试题,供同年级三个等组被试解答。实验结果符合最初预想:对文章结构分析的启发、引导方式,影响读者阅读的理解水平,特别是暗示学生寻找、认知文章的主题段落,有利提高读者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值此“知识爆炸”的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了,不仅要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作为语言工具课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进行切实的改革,改变过去学了十几年语文,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灵活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由音、义、形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它是以字詞的語言构造和对象意义为基础、以文字符号为形式而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就字形来說,又是由各种基本笔划、偏旁部首、基本字根据汉字結构規則組成的一个个文字。所謂正确牢固地掌握汉字不仅包括熟記字形的完整結构,而且要形成該字的音义形三者紧密联系的統一整体,最后达到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提出我国语文大师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教语文,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1962年4月10日文汇报)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的速度,是独立阅读能力的两要素,也是衡量阅读能力的尺度。对课文篇章结构是否善于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加工评述的工作,以及阅读方法的掌握:则是独立阅读技能形成的标志。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朗读与默读。国内外以往研究和实践表明,默读速度快于朗读;默读应用广于朗渎,成年人生活和工作主要应用默读。就小学生而言,随着年级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验、智力和学习能力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万云英,朱蕾(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问题提出阅读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读者的理解水平、阅读速度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多年的研究发现,内部因素主要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智力和学习能力;外部因素有:文章...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与国家昌盛、民族繁荣休戚相关的大问题,也引起了当今世界的高度关注。但是,怎样对中、小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却是一些极其复杂而尚在探索中的课题。本人就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及其培养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