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92篇
  12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统一战线和发挥中医作用的要求下,针灸推广作为一项卫生工作被提上日程。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率先开展这项工作,开创了“理论学习+临床实习”的短期人才培训模式,在国内部分地区有计划、有组织地训练了一批针灸师资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研究为针灸推广提供科学理论支持。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工作为今后针灸推广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是过渡时期中医力量参与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22.

选取江苏省某医院的癌症幸存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术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疗保健联盟问卷、医学面对方式、创伤后成长量表进行统计学分析,共发放问卷165份。结果显示,医护联盟在性别和年龄两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联盟与面对、创伤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屈服与医护联盟、面对呈显著负相关。且87.2%的重症患者对医护联盟的信任呈不满意状态。从医务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患者对于医护联盟的信任度的因素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3.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综合ICU患者出院后重返工作岗位相关概念及现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院前、院内、院外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康复活动、ICU患者出院后随访、社会支持)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促进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建议及未来展望,旨在为学者开展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工作人员促进ICU患者康复提供护理干预建议,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24.

灵性健康被学者视为所有健康层面中最深沉、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支持和影响其他的健康层面。不过,在当前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中,灵性资源相对匮乏,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医务社会工作中的灵性视角有着多层次、多维度的丰富内涵。在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中,灵性视角的运用体现在非线性的介入策略、丰富的实务技术,重视服务对象的生命意义问题。灵性视角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与医务社会工作有较强的契合性。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和教育中,需要加强对灵性视角的理解和自觉应用。

  相似文献   
25.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的发展, 术后进行的定期随访工作在ART中的伦理学问题不断凸显, 有必要对其重视及规范。从伦理原则角度探讨了ART随访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伦理学问题, 即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缺失、知情同意的形式化、医源性多胎的伦理困境等。保密互盲、知情同意、保护患者、保护后代等伦理原则监督和规范ART近期及远期随访工作, 对于引导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健康发展,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Vestibular dys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impairment;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if this impairment arises a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vestibular dysfunction or is a consequence of comorbid changes in mood, affect, fatigue, and/or sleep. To this end, we assessed the concurrence and interdependence of these comorbidities in 101 individuals recruited from a tertiary balance clinic with a neuro-otological diagnosis. Over fifty per cent of the sample showed reduced visuospatial short-term memory, 60% and 37% exceeded cut-off on the Beck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ventories, respectively, 70% exceeded cut-off on the Fatigue Severity Scale, 44% reported daytime sleepiness on 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and 78% scored above cut-off on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The high concurrence of these symptoms gives reason to infer the existence of a vestibular cognitive affective syndrom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indicated that th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ral unassisted posture (a marker of chronic vestibular dysfunction and strong predictor of falls risk) and short-term memory was not mediated by mood and wakefulness. Instead, the memory impairment related more directly to vestibular dysfunction. From a rehabilitation perspective,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if the vestibular disorder is treated successfully then the memory problem will likewise improve.  相似文献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