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4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13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注意选择的表征不仅可以基于空间, 也可以基于物体。基于物体的注意(object-based attention, OBA)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双矩形提示范式和侧干扰范式, 有关基于物体的注意的机制的理论有感觉增强理论、注意优先理论和注意转换理论。影响基于物体的注意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刺激本身的特征(如刺激呈现时间)、其它知觉过程和经验因素等。视觉物体的概念既包括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定义的物体, 也包括无意识下的物体、变化之后的物体和自上而下的物体。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大学生和老年读者为对象,采用消失文本范式,通过操作注视词消失的延迟时间,考察了不同年龄阶段读者对注视词进行视觉编码的过程.结果发现:(1)注视词延迟消失严重影响小学三年级和老年人的总阅读时间,但对小学五年级和大学生读者总阅读时间的影响不显著;(2)注视词消失不影响小学五年级、大学生和老年读者基于词的平均凝视时间,但影响小学三年级读者的平均凝视时间;(3)所有消失条件都不影响大学生被试的基于词的回视次数,但严重影响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和老年读者的回视次数.这些结果表明,中文阅读过程中,对注视词的视觉编码能力在小学五年级阶段已趋于成熟,但进入老年阶段出现老化;视觉编码的保持在儿童词汇识别的中后期加工阶段中仍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 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 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 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 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 并对它的非情绪特征进行辨别反应。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 分别采用情绪面孔的照片、情绪性动物图片、情绪性动物示意图, 均发现了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也就是说, 当先呈现无靶子的试次再呈现有靶子的试次, 且有靶子的试次中干扰项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的刺激的效价一致时, 被试的反应要比靶子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刺激效价一致时更快。这些结果表明, 选择性注意系统可以利用以往的情绪信息引导注意的分配, 使当前注意偏离那些曾经搜索过但没有找到靶子的情绪特征, 而且这些情绪信息可能是由人脸表达的, 也可能是由于人以外的因素表达的。这些结果体现了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尤其是个体对情绪的已有经验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系统是一个资源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 在任何时刻视觉注意只能选择外界环境中的有限信息进行加工。工作记忆对于解决视觉场景中不同物体之间的注意竞争具有重要作用, 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物体表征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导注意优先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物体。本文系统回顾了有关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引导作用的研究文献, 并探讨了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的自动性, 指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是一个有条件的自动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客体工作记忆的特性。行为水平上,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客体工作记忆研究范式、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等方面, 而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争论体现在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强捆绑”假设、“特征-捆绑统一存储”假设、双重存储机制假设, 以及客体的捆绑等方面。认知神经水平上, 颞叶、枕叶和顶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作用不同, 顶叶、颞叶和前额叶在工作记忆特征捆绑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采用注意线索范式对小学生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被试为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研究主要考察分心物数量、线索有效性和目标新异性对小学生注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三年级(8~9岁)儿童表现出显著的注意阶段性波动,该结果与国外研究有一定的一致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2)小学阶段儿童在相同任务上的选择注意加工速度比成人慢300~1100ms;(3)分心物数量、线索有效性和目标新异性对儿童选择注意发展的影响与成人的结论一致,而且呈现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搜索策略是将视觉注意导引到目标最可能出现位置的直接认知控制。本研究采用眼动跟踪技术与视觉搜索时间——鼠标点击时间的分离技术,探讨计算机视觉界面不同项目突显方式下的搜索策略问题。结果表明:(1)有无项目突显方式、不同的突显有效性水平,被试采用了导向式和序列式两种不同的搜索策略;(2)被试采用导向式搜索策略时,被试在第一个感兴趣区域首注视点百分比小于58.3%,在视觉搜索过程中的注视点数量明显较小、扫视轨迹长度和注视时间明显较少;(3)被试采用序列式搜索策略时,被试在第一个感兴趣区域首注视点百分比大于58.3%,在视觉搜索过程中的注视点数量明显较多、扫视轨迹长度和注视时间明显较长;(4)采用导向式的视觉搜索策略能显著减少被试的视觉搜索时间,提高视觉搜索的绩效,但不能显著减少被试的鼠标点击时间;(5)因为视觉界面上突显的设置改变了用户的搜索策略,所以提高了视觉搜索绩效。 相似文献